柳琴戲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應該得到保護。我們應該動員壹切力量,依靠現有的科技手段,把柳琴戲的資料保存下來,把這份珍貴的遺產留給後人。同時,提高戲曲創作者和表演者的待遇,改善戲曲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環境,高度重視專業人才和後備人才的培養,確保柳琴戲曲藝術後繼有人。
作為地方戲的藝術表演團體,承擔著傳承和保護的重任。要發展壯大,提高知名度,就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堅持科學發展,以優秀作品激勵人心,積極創造條件,深入研究和了解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1)加大改革力度,搞好機制和藝術創新。我們要借鑒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做法,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總體目標和市場經濟規律,通過改革現有體制和管理方式,規範和完善市場秩序,努力為藝術表演團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壹是要劃分界定藝術表演團體,實行分類管理。要突出社會效益,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主導作用,通過財政撥款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同時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有償服務,拓展演出市場。堅持“多條腿走路”的方針,開展文藝企業聯姻活動,千方百計擴大藝術事業的社會參與,實施藝術團體多元化建設。
第二,通過規範各項制度,搞好內部改革,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實行競聘上崗、專職聘用制度,定崗定責、考勤考核,積極推行導演制、制片人制、經紀人制,建立以工作為基礎的獎勵激勵制度,最終建立適應市場的有效競爭機制、激勵約束機制。
第三,與時俱進,懂得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力求創新。柳琴戲藝術能否在眾多藝術門類中繼續存在和發展以吸引更多觀眾,取決於它是否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要求及其創新水平。中國傳統戲曲博大精深,歷史悠久。集唱、讀、做、玩、舞於壹爐。誕生於蒙山沂水的柳琴戲,有著肥沃的生存土壤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從而形成了自己區別於其他藝術的獨特藝術形式。創新意味著藝術生命的存在和延續。如果不能及時創新,就會壹步步失去觀眾的支持,走向衰落。
(2)樹立人才意識,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是第壹資源。因此,必須樹立人才意識,註重人才的培養,實施人才興文戰略,打造人才高地,培養壹批專業化、高素質的柳琴戲表演人才;培養壹批懂藝術、善於管理的管理人才,努力改變藝術人才短缺特別是“高、精、尖”人才短缺的局面。這類人才的培養,需要資金,需要途徑,需要政策。不花錢培養人才是不可能的,這是物質保障。有了這個保障,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參加各種專題班、研討班進行深造,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壹批專門人才和專家。同時,要有愛才之心、愛才之道、用人之法、護才之策,創造條件超常規地招才、留才、護才、用才,為他們提供用武之地,讓他們安心工作。
(3)結構調整和資源共享。無論是公益文化還是市場文化,如果僅僅依靠國家投入,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很難實現,也不現實。因此,存在壹個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要,調整文化結構,優化現有資源組合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藝術團體搭建必要的平臺,使其有壹個支撐的載體。同時,要改變過去“單打獨鬥”的局面,團結攜手,打破單位和部門的界限,優化整合資產和資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用,既加大自身的整合力度,也要打開眼界,在更大範圍內整合和利用好文化資源,實現資源的享受。
柳琴戲劇照
(四)抓好質量生產,實施品牌戰略。我們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山東柳琴戲作為壹個頗具影響力的地方劇種,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基礎條件。王羲之,書聖,諸葛亮,兵聖,孫武,都與臨沂有文化淵源。至於革命文化和當代文化,老沂蒙地區更是數不勝數。由此可見我市文化資源的豐富。作為藝術表演團體,有責任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提出的要求,奉獻更多更好的優秀精神產品,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做好精品生產。
生產優質商品的關鍵是策劃、規劃和執行。規劃是壹個好的思路,整體布局和藍圖設計。做好策劃,必須在上級部門的統籌領導和組織協調下,深入調查研究,吸收有關專家、編輯和服務單位的意見,博采眾長,集思廣益,有明確的計劃,有好的方案。作品要有新意,有新意,有匠心,吸引觀眾的亮點和突破點。也具備了本劇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
品牌意味著高質量、高知名度、高信譽度、高市場占有率、高效率。從這個意義上說,品牌就是財富,是藝術表演團體的生命。有沒有品牌,它的轟動效應和市場效應是完全不同的。柳琴戲表演團體要發展,要走出臨沂,走出山東,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按照藝術和市場的規律,全力打造沂蒙特色文化品牌,實施“精品工程”,打造壹批精品力作,打造優質名牌。
臨猗劇團也出了許多影響很大的優秀劇目,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柳琴戲演員,如:《姐妹嫁容易》、《臥龍乞鳳》、《采詩雨》、《沂蒙霜葉紅》和著名的演員張、李春生等。這些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在省內外引起了轟動。《姐妹好嫁》也被省魯劇團移植拍成電影。“如果妳不在劇院看張,妳就花兩分錢;“看戲不看李春生,勞而無功”的民歌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對柳琴戲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柳琴劇團的藝術家們也努力創作了壹些優秀的藝術作品,但沒有壹部能引起巨大的轟動,這些戲劇大多轉瞬即逝。所以,柳琴戲不是沒有市場,而是要打開思路,想辦法。我們必須走出去,繼續前進。創作和排練新劇時,要真正貼近基層、貼近人民,牢牢把握藝術規律,充分發揮柳琴戲的藝術風格和特色。既要強調思想性和藝術性,又要強調觀賞性。只有這樣,排演出來的劇目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贏得市場和觀眾。同時也要懂得如何運作市場,如何銷售自己的藝術產品,使之成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藝術產品和藝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