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很多沒有人知道的非傳統節日。比如植樹節,除了老壹輩,幾乎無人知曉。那麽妳對植樹節了解多少呢?我要普及植樹節的知識和植樹節的口號。
植樹節知識1 1。中國的植樹節是幾月?
3.12是我們自己的植樹節,國家林業局主管。
1979,二月。孫中山先生生前非常重視林業建設,象征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願將在新中國更好地實現,政府規定每年的& quot .將孫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定為中國的植樹節;“清明節”被定為植樹節,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應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國務院的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通過決議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成立了農林部。
1914,11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壹部《森林法》,將林業部納入其中,這壹天也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
二,中國傳統植樹節的理論
戰國時期的孟子曾經向梁建議,如果五畝宅基地周圍都種上了桑樹,為什麽五十歲的老人還要沒有衣服穿呢?(《孟子·惠亮·王上》)司馬遷說:“安邑千樹萬棗;燕,秦栗;蜀、漢、江陵千橘;淮北、常山為南,河與經之間千樹;陳,木作畫...此人與千戶等。”(《史記·貨殖列傳》)太史公在最後壹句說得很清楚,樹多的人的財富可以和千家萬戶相比。
古代有“人活壹年,種於谷中;十歲,壹棵樹就是壹棵樹。也就是說,如果妳在某個地方只住三兩年,各種美食都可以。如果妳想長壽,妳應該考慮種些樹。當然,這種樹大多指的是經濟樹,比如太史公提到的棗樹、板栗、陳皮。《三國誌·吳書·三傳》引《襄陽紀》說,吳國丹陽太守恒力生前種了壹千多株柑橘樹。臨死前,他對兒子說,我們家窮,我卻種了壹千棵柑子樹,就像壹千個木奴,但是我不吃妳喝的,不穿妳穿的,我可以給妳交稅,補貼妳的開銷。後來,恒力種植的柑橘樹長成“歲時千絲,家境殷實”。直到東晉鹹康皇帝在位時(335-342),他家周圍還種著枯樹。
第三,世界各地的植樹節習俗
1,南斯拉夫
幾百年前,南斯拉夫頒布法律,規定每對新婚夫婦必須先種70棵橄欖樹。有些地區,比如日本鹿兒島,還規定新婚夫婦要種樹。樹旁有碑標明姓名和結婚日期,種植50年後才能砍伐。那時,植樹夫婦可以舉行他們結婚50周年的慶祝活動。
2.印度尼西亞
根據印尼爪哇島的法律,第壹次結婚要種兩棵樹,離婚要種五棵樹。第二次結婚必須種3棵樹,否則不予登記。
3.日本
加車種樹在日本有個特別的規矩。凡是私自加車的,都要種壹棵樹。這是因為每輛車每年都會排放大量有毒碳氫化合物,制造噪音,而樹木是天然的“消毒器”和“消音器”,所以必須種樹。
樹木銀行:為了防止建築工程破壞樹木,日本設立了“樹木銀行”。各施工單位必須將現場挖出的帶根樹木及時存入“樹木庫”。工程竣工後,單位必須及時將樹木取出種植,保持原有綠化面積。
4.波蘭
家譜:波蘭有些地方規定,每個有孩子的家庭要種三棵樹,稱為“家譜”。
5.坦桑尼亞
非洲坦桑尼亞種樹,有“坦桑尼亞種樹”的習俗,就是誰生了孩子,就把胎盤埋在門外的地裏,在那裏種壹棵樹,表達希望孩子像樹壹樣茁壯成長。
植樹節知識2。創意植樹節口號
1,植樹造林,青山不老;種草種花為赤縣增光添彩。
2,人圓且圓,木林森厚且密。
山上沒有樹,莊稼救不了。
4、常年綠化造林,有山有泉。
5.妳種壹棵樹,我種壹棵樹,我們獨特地為地球增添綠色。
6.種樹壹天忙,百年受益。
7.為了下壹代,請愛護環境。
8.播種壹片綠色讓世界更美好,呵護萬樹讓妳我同行。
9.壹棵樹,兩棵樹,三棵樹都成了柱子。
10,荒山荒坡造林,利國富民。
11,改造自然,讓森林和莊稼年年豐收。
12,綠葉多,溫暖多。
第二,植樹節的簡短口號
1,壹棵樹,兩棵樹,三棵樹,都變成柱子了。
2、壹花壹世界,壹葉壹菩提;如果妳種下壹棵樹,妳將收獲壹萬點綠色。
3.萬裏長城抵禦外敵,綠色長城造福人類。
43949,種楊樹柳樹。
5、三分種樹七分負責,非常生存就是保險。
6,人怕傷心,樹怕傷根。
7、護樹蓋荒山,不愁吃不愁穿。
8.不用心種植是白費力氣。
9、冬天種樹是睡覺,春天發芽是快樂生長。
10,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11,前綠來自心中的綠,妳說我說不如馬上行動。
植樹節的口號怎麽寫?
1,村裏沒有樹壺,綠沙也來不了。
2、千山萬水的寶庫;萬青綠色海洋生物銀行。
3、雙木成林染山河,獨苗雖青,何以抵沙?
4、好茶在陽光下,好杉在後。
5、綠葉多,溫暖多。
6、多種樹,大面積植樹造林,現在人種樹,將來樹會養人。
7.房前屋後種樹,延年益壽;
8.山上沒有樹,莊稼救不了。
9.山腳栗子河邊的柳樹,荒灘上種的烏班圖。
10,全年綠化造林,滿山都是春。
11,山坡上種的幹榆濕柳楊桃杏。
父母和老師應該從小就告訴我們,植樹造林是遏制全球變暖和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每次來到3月12,都會在植樹節畫壹張手抄報,或者和老師壹起種樹。小時候覺得有點麻煩,不太懂意思。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有些道理是需要自己去實踐的,比如親自宣傳植樹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