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簡單的用“成敗論”的觀點來評價張發軍的失敗,因為有了張發軍,後面還有無數個“張發軍”,劉是最成功的壹個。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看到了張發軍的新蛋中國,劉才有了電商和商城的思考。
在這場20年的較量中,劉的已經把新蛋中國甩了好幾個街區,以至於沒人聽說過這個電商。
雖然男主角沒提他的勇敢,但是新蛋中國真的很勇敢。他是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公司之壹,甚至比淘寶還早,更不用說JD.COM了。
2001年,美籍華人張發軍在美國創辦的“新蛋”獲得商業成功。他把它帶到了中國,壹個新的蛋,中國,誕生了。
新蛋中國的第壹家分公司設在上海,除了老板張發軍還有壹名助理。這個時候中國的電子商務還處於起步階段,張發軍只是壹個布局,還沒有發力。
這時,上海有個年輕人不甘心放棄鐵飯碗,到處找工作。他被張發軍吸引,於是成為新蛋中國除了老板之外的第二個員工,也就是“開超”元老。他的名字叫蔔廣齊。
從此,新蛋中國成為了中國電子商務的標桿,蔔廣齊也成為了各個供應商的目標。當時,劉在中關村開了壹個專櫃,專營電子產品。他不知道什麽是電子商務。當時,他的理想是把JD.COM發展成為國美、蘇寧那樣的大型IT連鎖店。
在朋友的介紹下,劉認識了蔔廣齊。沒想到,蔔廣齊和劉竟然是老鄉,於是多媒體順利成為新蛋供應商。與蔔廣齊成為朋友後,劉也發現電子商務壹定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2003年春天,非典爆發。嚴重的時候,中關村壹條街上看不到幾個人,櫃臺生意壹落千丈。然而,劉發現對新蛋的供應需求甚至更大。
當時,馬雲已經秘密動員16名阿裏員工在湖畔花園籌劃網上淘寶,劉也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於是劉對做了壹次緊急改造,從而引出了商城。
馬雲上線淘寶,蔔廣齊看到了危險,也看到了機會。他是壹個有想法的人。作為張發軍的得力助手,他因銷售能力強而備受器重。這個時候他不希望新蛋中國成為新蛋美國的附庸,而是想擴張。
當他把擴張計劃交給張發軍時,他沒有得到老板的支持。張發軍是壹個傳統的商人,主張當權。他在新蛋中國只設總經理壹職,沒有CEO,所以他說了算。
蔔廣齊深知互聯網是江湖,但機會稍縱即逝。在與劉的多次接觸中,發現,JD。COM的電商布局漸成氣候,即將在上海設立分公司。
眼看劉就要起飛了,自己又被“囚禁”在壹個小籠子裏,蔔廣齊心想,既然自己說服不了老板,那就自己當老板吧。於是2005年,蔔廣齊咬咬牙辭職了。
從此,中國電子商務又多了壹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轉型後的JD.COM在眾多電商中只是壹個小角色,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優勢,更何況電商還是壹個燒錢的行當。
得知蔔廣齊辭職後,請他喝了壹杯“醉了不歸”的酒。也許是劉看中了蔔廣齊的才華,或者是當時劉需要幫助。簡而言之,這個酒局有著特殊的意義。
不過,布光啟新早就做好了全面的計劃。他告訴劉,他想做電子商務,並成立了易迅。他有50萬風投,還有壹幫從新蛋中國帶出來的兄弟。
此時,已經隱隱感覺到,劉這個老鄉將來可能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對手。畢竟是朋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也適用於劉。
在與蔔廣齊喝酒後不久,劉宣布將進入上海,並在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很快,易迅上線,正式開啟了朋友變成對手的時代。
當時因為蔔廣齊的離開,張發軍“拿走”了網站的源代碼和壹些得力幹將,感情上受到了傷害。
此後,他親自管理新蛋中國,但主要是在美國市場。因此,張發軍不足以與上海的劉、蔔廣齊、張發軍抗衡。
雖然易迅。com是後起之秀,由於資金的制約,它的發展並不順利。
2007年,劉也遇到了資金瓶頸,差點賣掉了。這時,徐新的65,438+00萬美元為他挽回了局面。此後,JD.COM憑借良好的口碑和性價比,在資本的助力下,超越新蛋,成為電子商務的後起之秀。
但蔔廣齊還沒有找到資本強大的助推作用,還在壹個人的路上。等劉發現的時候,已經把他甩了好幾個街區了。
2007年是JD.COM和易迅的分水嶺。在此之前,他們壹起吃過大量的貨,從那以後,他們的業務版圖差距越來越大。
直到2010,蔔廣齊才意識到資本的力量不可小覷。這壹年,他選擇投入馬的懷抱。
騰訊入股易迅後,蔔廣齊開始下大力氣,試圖拿回失去的三年。這個時候,淘寶已經崛起,蘇寧也在轉型,但他的敵人只有壹個,那就是JD.COM。
因為2008年壹場大雪把上海的倉庫壓塌了,劉決定自己做物流,這是他最大的籌碼。但是,蔔廣齊還建立了龐大的物流系統,推出了“壹日三送”,這讓劉特別頭疼。
此外,蔔廣齊酒後親自進京拜會劉,並寫道:“讓我們像男人壹樣戰鬥,像男人壹樣競爭。”
從此,易迅網上所有商品的價格。com已經直接以JD.COM為基準,他們必須無條件地比JD.COM便宜。對於這種男人之間的戰爭,劉只能應戰。
騰訊本身就有電子商務的拍拍,而馬的電子商務野心也從未停止。只是蔔廣齊可能不知道,在收購易迅之前,他也和劉談得很深,但劉視控制權為半條命,最後不歡而散。
但資本市場沒有永遠的對手。2014年,這壹幕再次上演。因為2013年,微信壹夜之間走完了10年支付寶的路,馬覺得要打贏電商市場的這場仗了。當時要去美國上市,聯合劉對付馬雲是最好的選擇。
但此時的JD.COM已經不是過去的樣子了。除了在股權問題上固執己見,劉還使出“咄咄逼人”的手段。他很清楚馬對電子商務的野心。看看蔔廣齊的易迅就知道了。於是他提出騰訊的入股條件是不會做電商。
權衡利弊後,馬同意了劉的要求,騰訊電商整體並入,電商江湖中再無易迅網。真的是壹招。曾經的朋友從對手變成了家人,再次證明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
JD.COM商城的對手曾經是新蛋中國,但新蛋中國為京東下了壹個蛋。COM-易迅。張發軍、蔔廣齊、劉三個電商人物之間的商戰故事終於要落下帷幕了。奮鬥了20年,誰主宰了他們的命運?
有人說,資本改寫了他們的命運;有人說,時代改變了軌跡;還有人說是性格讓他們與眾不同。
當然,成功的原因有千萬種,失敗的原因是找到自己。張發軍獨裁,不願冒險激進擴張,導致高層辭職,錯失良機;蔔廣齊對資本的思考是僵化的,所以他不能籌集資金,他沒有正確處理與劉的關系,以實現強強聯合。
劉及時改變了局面,在自建物流方面有獨到的眼光;懂得在資本中堅守控制底線,必要時敢於對資本說不。
作者:吳昕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