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食物中所含八種必需氨基酸的數量和比例。只有數量和比例接近人體需要,才能合成人體組織蛋白。否則會影響食物中蛋白質的利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人體所需的八種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例越接近,生理值越高。當生理值接近100時,即100%被吸收,稱為總氨基酸平衡。能達到氨基酸完全平衡的蛋白質,稱為完全蛋白質。利用這個標準,可以對各種食物的蛋白質進行氨基酸評分。雞蛋和人奶的氨基酸比例與人體非常接近,可以稱之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大多數食物氨基酸組成不平衡,因此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受到影響。比如玉米中亮氨酸過高影響異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過高影響賴氨酸的利用。所以植物性飲食要註意食物的合理搭配,糾正氨基酸組成的不平衡。如果將谷物和豆類混合制成大豆玉米粉和大豆小米粉,可以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和營養價值。
食物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評分。
食物氨基酸組成分數
仁奈100
雞蛋100
牛奶95
大豆74
大米67
花生65
小米63
小麥53
芝麻50
(2)熱量和營養構成了壹種平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能給身體提供熱量,所以被稱為熱量營養素。均衡飲食的關鍵不僅取決於這三種營養素的攝入,還取決於它們之間比例的平衡。壹般認為,人體熱能的60-70%來自碳水化合物,10-15%來自蛋白質,20-25%來自脂肪。根據這個構成比例,並考慮到不同營養素產生能量的差異(1g蛋白質或糖可產生4千卡熱量,1g脂肪可產生9千卡熱量),食物中三大熱能營養素的攝入比例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 6:1:0.7。
當膳食脂肪和熱量提供過高時,就會引起肥胖、高脂血癥和心臟病。蛋白質供熱量過高時,會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功能,造成蛋白質消耗,影響體內氮平衡。相反,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應不足時,就會削弱對蛋白質的保護。三者相互影響,壹旦出現失衡,就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另外,要註意壹日三餐熱量的合理分配,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3)各種營養素攝入之間的平衡
各種營養素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在不同的生理狀態和不同的活動中對營養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中國營養學會制定了各種營養素的每日供給量。在壹定時期內,我們飲食中各種營養素的誤差保持在標準供給量的10%範圍內。這種相互間的比例可以稱之為營養素間的基本平衡。
根據“平衡膳食寶塔”我們知道,每人每天應攝入(以生食計算)谷物300-500g,蔬菜水果400-500g,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100-200g(魚蝦50g,家禽50-600g)。
(4)酸堿平衡
正常情況下,由於自身的緩沖作用,人體血液的p H值保持在7.3-7.4之間。人吃適量的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會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但如果食物搭配不當,就會造成生理性酸堿失衡。
常見的酸性食物有:蛋黃、米飯、雞肉、鰻魚、面粉、鯉魚、豬肉、牛肉、魷魚幹、啤酒、花生等。常見的堿性食物有:海帶、菠菜、西瓜、蘿蔔、茶葉、香蕉、蘋果、草莓、南瓜、四季豆、黃瓜、蓮藕等。
當食物搭配不當,飲食中酸性食物超過所需量時,就會導致血液酸性、血色加深、黏稠度增加,嚴重時甚至導致酸中毒。同時會增加體內鈣、鎂、鉀血漿的消耗,造成缺鈣。這種現象叫酸性體質,會影響健康。
2均衡飲食守則
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食物,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千差萬別。除了母乳,沒有壹種天然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均衡的飲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以滿足健康的需要。怎麽吃才能達到均衡飲食?中國營養學會提出以下八點建議:
(1)食物種類繁多,以谷類為主。
谷物是中國傳統飲食的主要部分。以谷物為主的理念是為了提醒人們保持中國飲食的良好傳統,防止發達國家飲食搭配的弊端。細而精,大米和小麥不要總是磨得太細,因為大部分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都存在於谷物的表面。
(2)多吃蔬菜、水果、土豆。
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些水果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鮮蔬菜,但水果中的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物質的含量卻比蔬菜豐富。土豆富含澱粉、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國居民最近10年吃的土豆比較少,應該鼓勵他們多吃土豆。富含蔬菜、水果和土豆的飲食對維持人體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降低兒童幹眼癥風險和預防某些癌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吃牛奶、豆類或其制品。
牛奶富含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鈣含量高,利用率高,是天然鈣的極好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提供的鈣普遍較低,平均僅達到推薦供給量的壹半左右。我國佝僂病患兒也很多,可能與飲食中缺鈣有關。大量研究表明,兒童和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他們的骨密度,從而延緩他們患骨質疏松癥的年齡;給老年人補鈣也可能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因此,應大力提倡牛奶消費。豆類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為了增加農村人口的蛋白質攝入,防止城市過度食用肉類帶來的不良影響,應大力促進豆類特別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產和消費。
(4)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肉油。
我國相當壹部分城市和大部分農村居民平均食用的動物性食物量不夠,應適當增加攝入量。然而,壹些大城市的居民吃太多的動物性食物,而沒有足夠的谷類和蔬菜,這對他們的健康不利。
脂肪和肉油屬於高能量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導致肥胖,是壹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所以要少吃。目前,豬肉仍是我國人民的主要肉類,其脂肪含量較高,應適當降低豬肉的消費比例。提倡多吃脂肪含量低的動物性食物,如雞肉、魚肉、兔肉、牛肉等。
(5)平衡食量和體力活動,保持適宜的體重。
食量和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因素。食物提供基本的代謝能量和體力活動消耗的能量。如果食量過大,活動不足,多余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在體內積累,也就是增重,久而久之就會發胖;反之,如果食物攝入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就會因精力不足而引起消瘦,導致勞動能力下降。所以人們需要保持食物攝入和能量消耗的平衡。腦力勞動者和活動量少的人應加強鍛煉,進行適當的活動,如快走、慢跑、遊泳等。但瘦弱的孩子要增加食物和油脂的攝入,以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和適當的體重。體重過重或過輕都是不健康的表現,會導致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兒童的傳染病。經常鍛煉可以增強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有助於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提高工作效率,調節食欲,強健骨骼,預防骨質疏松。
我們提倡壹日三餐的分配要合理。壹般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能量應分別占總能量的30%、40%和30%。
(6)吃清淡低鹽的食物
飲食清淡有益健康,不要太油膩,不要太鹹,不要太多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的食鹽攝入量過高,平均值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的兩倍多。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的發病率呈正相關,因此食鹽的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膳食鈉的來源包括醬油、泡菜、味精等高鈉食物和含鈉的加工食品。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少鹽飲食的習慣。
(7)飲酒要節制。
人們經常在節假日、節日和社交場合喝酒。高度酒精含有高能量,沒有其他營養成分。過量飲酒會降低食欲和食量,導致多種營養缺乏,嚴重者會出現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會增加高血壓、中風等風險。,並會導致事故和暴力事件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穩定有害。酗酒應該被嚴格禁止。如果喝酒,可以喝少量低度的酒精。青少年不應該喝酒。
(8)吃幹凈、衛生、不易腐爛的食物。
選購食品時,要選擇外觀好、無汙垢、無雜質、不變色、無異味、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嚴格控制口入病出。吃飯時要註意衛生條件,包括就餐環境、餐具、供餐者的衛生狀況等。集體用餐應提倡分餐,以減少疾病傳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