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街頭,五顏六色的垃圾桶映入眼簾。每個德國居民家門前壹般都有四個顏色鮮艷的垃圾桶,上面貼著簡單易懂的垃圾分類圖案。其中,“黃桶”專門用來裝廢舊金屬、商品包裝盒、塑料,“藍桶”用來吞廢紙,“黑桶”用來裝普通垃圾,“綠桶”用來收集從普通垃圾中新分類出來的茶葉、雞蛋皮、剩菜等生態垃圾。對於舊的碎玻璃瓶,要求送到指定的地方,然後按照不同的顏色,小心翼翼地放進指定的盒子裏。壹些大的舊家電必須送到專門的回收處處理,等等。大多數德國人都能嚴格遵守規則。由於多年來垃圾分類回收制度的實施,德國城市的垃圾能夠得到及時科學的處理,垃圾汙染明顯減少。
德國非常重視對年輕壹代的環保教育,讓他們從小就樹立環保意識。現在,許多中小學生自願走上街頭,植樹、種花、種草,清理雜物。全國森林覆蓋率已占1/3,其中包括11受特殊保護的“國家公園”。
如今,德國已經形成了直接或間接就業70萬人的環保產業,位居世界第壹。
德國當局在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城市街道上隨處可見環保廣告,呼籲人們少用私家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電視節目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公益廣告:“為了我們的環境,請改乘公交車!”在交通路口豎起的大牌子上,寫著“紅燈亮時,請關閉汽車發動機”的標語。在過去的10年裏,德國城市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大減少,萊茵河變得日益清澈。
德國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裏,居民8000萬,人口密度高。德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典型的海洋性氣候,與上海相似。德國是著名的“綠色國家”,湖光山色令人神往,環保聞名於世。南部是阿爾卑斯山和森林。世界上有西門子,奔馳,寶馬等大公司。著名的慕尼黑啤酒節每年都舉行。在中央丘陵,有著名的魯爾區,法蘭克福機場是歐洲大陸最大的機場,北部平原有漢堡港和大眾公司。從德國北部到德國南部,從工礦到農村,風景迷人,空氣清新。連綿的森林、開闊的草原、無汙染的風車、清澈的河流,無壹不體現著環保帶來的安寧與祥和。
過去萊茵河被嚴重汙染了。
德國最大的環保非政府組織“自然保護聯盟”主席切普克告訴記者,德國人的環保意識是通過慘痛的教訓逐漸形成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國戰後急於改變落後面貌,積極發展經濟,忽視環保。萊茵河沿岸的企業將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中,造成了嚴重的河流汙染。形象地說,把原始照片扔進萊茵河就可以沖洗出來。柏林工業大學環保專家曲希勒教授說,當時在德國重要的工業區魯爾區,人們看不到藍天,早上穿的白色運動衫到了晚上就臟了。
到20世紀70年代初,德國發生了壹系列環境汙染災難,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加,水中生物急劇減少,垃圾場周圍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汙染,自然環境遭到破壞,人民深受其害。環境災難讓政府和人民意識到,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無限地為人類提供資源。所以比起生活水平,人們更註重生活質量。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最緊迫的問題。所有這些都促使聯邦政府花費巨資治理環境。當時流行的壹句話是:我們該為環境付出代價了。
德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完整、最詳細的環境保護法。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當時的西德政府頒布了壹系列關於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垃圾處理法》是德國第壹部環境保護法。上世紀90年代初,德國議會將環境保護的內容寫入了修改後的基本法。《基本法》第20 (a)條寫道:“國家應本著對後代負責的精神,保護自然的基本條件。”這壹條款對德國整個政治領域影響很大。目前,德國有8000項聯邦和州環境法律法規,此外還有約400項歐盟的相關法規在實施。自1972年通過第壹部環境保護法以來,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最詳細的環境保護法。
德國政府,16州和縣政府都有官方的環保機構。此外,德國還有很多跨地區的環保研究機構。德國政府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做了大量工作。聯邦政府每年的環保貸款達到近100億歐元(1歐元約合10.8元人民幣),企業每年的環保投入在30億-40億歐元之間。因此,德國形成了近百萬人就業的環保產業,環保產品年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
德國也成立了環境警察。記者采訪了壹位環保警察,他表示德國環保警察隸屬於聯邦內政部。每個環保警察都要經過壹年半的專業培訓。環境警察的任務是在發現環境汙染時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從化學毒素的泄漏到不衛生食品的出售,都在他們的管轄範圍內。環境警察行動迅速。他們通過巡邏和使用遙測工具來檢查環境汙染。壹旦發現環境汙染現象,他們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將汙染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任何溪流都是泡沫,環保警察都會去取樣;所有已經立法的環保事項,都是警方在其管轄範圍內嚴格執行的,比如魚類死亡、垃圾箱冒煙、廢油泄漏或廢氣聚成霧等。,這些都是禁止的。
德國人把環保視為中國僅次於就業的第二大問題。
聯邦環保部近日公布的壹項民意調查顯示,85%的人將環保視為中國僅次於就業的第二大問題,75%的人希望德國在環保政策上繼續保持在歐盟的領先地位。
2002年德國大選期間,社民黨在過去幾年裏沒有搞好經濟,使德國經濟陷入困境。當時的民調顯示,社民黨再次執政的希望不大。這時,壹場洪水襲擊了德國的幾個城市。施羅德總理抓住了機會,大談環保的重要性,采取了很多環保措施,深得民心,所以順利連任。近年來,以環保為政綱的德國綠黨人氣上升,連續贏得地方選舉。綠黨領袖兼外交部長菲舍爾被德國人視為最受歡迎的政治家。原因之壹是菲舍爾長期騎自行車上下班、不吃肉的環保形象贏得了人們的青睞。
德國人的環保意識已經從被動環保轉變為個人自覺。垃圾分類最能體現德國人的環保意識。接受記者采訪的曲希樂教授也是柏林工業大學農業系主任。他在自家院子裏搭建了生物循環系統,自己處理垃圾,把生物垃圾做成肥料種花,用太陽能發電,用沼氣做燃料。
應該說垃圾分類給居民帶來了很多麻煩,尤其是住在高層的居民。他們要把十幾種垃圾送到樓下的分類桶裏,倒壹次垃圾可能要上下樓好幾趟。記者的壹位德國鄰居不僅認真執行垃圾分類規定,還自覺監督他人。如果他發現有人把垃圾扔錯了地方,他會壹個壹個撿起來放回去。
記者經常出差,德國很多酒店的衛生間裏都貼著壹條醒目的信息:“親愛的客人,環保要從點滴做起。為了節約能源,減少更換毛巾的次數,可以重復使用毛巾嗎?”在德國城市的街頭,隨處可見環保廣告。柏林有許多廣告呼籲人們減少使用私家車。柏林壹位市政官員曾問記者:妳有沒有註意到德國城市的道路都很窄,通常只有兩條。這是因為德國市政建設首先考慮的是環保,而不是讓道路適應日益增多的車輛。德國很多大城市有意修建越來越窄的道路,讓有私家車的人找不到停車位,讓他們重新考慮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德國共有90多個汽車共享協會,會員近7萬人。壹輛* * *車可以代替6-10輛私家車。
在德國,再生紙被廣泛使用,從學生的練習本到商店售貨員的收據紙,從信封和郵票到各種報紙和雜誌,從餐館的餐巾紙到衛生紙。這些紙沒有經過漂白,因為造紙工業造成的環境汙染有相當壹部分來自漂白過程。同時,再生紙有許多優點,它不含任何過敏原、致癌物質或有色物質。據統計,2003年,德國再生紙利用率達到60%。
在德國,大多數去超市購物的人都會自帶購物袋。如果要用商店提供的塑料購物袋,至少要多付0.25歐元,0.25歐元可以在超市買5個雞蛋。雖然德國的森林很多,但是賣火柴的很少。當地民眾認為德國樹木不多,制作火柴成本太高,不利於環保。
200萬人從事環境保護
記者在這個組織出版的雜誌上看到壹篇關於“無包裝”藝術表演團體的報道。這個藝術團的節目旨在向人們介紹如何減少垃圾量。他們的表演形式很受孩子們的歡迎,所以劇團以兒童為主,有些節目也有兒童參與。通過這樣的表演,孩子們了解了環保的重要性,也掌握了很多環保知識。
孩子們壹上學就得到壹本環保筆記本。
如果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政府通過法律等強硬措施推動了環保工作的啟動,那麽現在德國通過宣傳教育讓人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德國的環境教育是從小就開始的。德國關於幼兒教育的法律法規規定,幼兒園要把教導幼兒保持自身和周圍環境的衛生作為重要內容。
德國壹年級的小學生第壹次去學校報到時會收到壹本環保筆記本,孩子可以用它來描述自己的環保活動。環保筆記本設計精巧別致,每頁左上角都印有美麗的風景照片。編輯告訴孩子們要熱愛自然,自覺保護環境。據說德國有370多所森林幼兒園,就是在森林裏建簡易房,讓孩子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從小就知道大自然的奇妙,知道自己有責任保護大自然。
在德國學生的自然知識課程中,對學生的自然和環保教育內容非常具體和直接,教學內容相對較多。記者從鄰居家的孩子那裏了解到,他們在上“我家鄉冬天的鳥”動物知識課時,老師帶著他們去附近的森林裏了解鳥類冬天生活的特點,鳥類冬天尋找食物的難度等等,並讓學生們帶壹些堅果、面包等食物來餵鳥。
正是因為幾十年的依法治理,全民參與環保運動的實踐,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德國才有了今天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