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施肥法
在屋前屋後選擇合適的地方,挖壹個深約100 cm的坑,大小由當地面積和積肥量決定。將坑底和四壁紮緊,防止滲、漏,並在坑周圍做壹道坎,防止肥水流出或雨水流入。將稭稈、綠肥、雜草、落葉等有機物切碎後與人畜糞便分層添加,將日常汙水、垃圾倒入坑內。漚制過程中,需要對窖內物料進行翻堆,壹般2-3周翻堆壹次,改善通風條件,以利於物料充分腐爛分解,防止肥料流失。
田間施肥方法
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都有設田的習慣,就是根據田地的分布來確定肥料坑的大小。坑周圍築泥埂或石埂,寬約35厘米,高出田面10-20厘米。坑的堤岸要砌牢,坑底要夯實,防止漏水漏肥。然後是農作物稭稈、雜草、水生植物、落葉、垃圾等。繼續存放在窖內,摻入適量的人畜糞便和油餅肥浸泡,表面平整,用泥封好。在水分較多的情況下,物料中有機質占80-85%,綠肥不超過四分之壹,人畜糞便占15-20%。如果能加入少量磷肥進行漚制,肥料質量會更好。
合適的漚制條件
1.保持淺水層進行漚制:漚制時保持4-6 cm的淺水層,會造成厭氧發酵條件,容易使窖內溫度升高,有利於有機原料的腐爛、分解和保肥。
2.原料的合理搭配:應選擇碳氮比低的有機物料。如果以農作物稭稈、雜草為原料,應添加適量的速效氮肥,如人畜糞便、汙水等。如果能加入適量的石灰中和有機酸,將有利於微生物活動,加速分解,提高肥效。
3.經常翻堆:漚制的有機質,春季15-20天需要翻堆壹次,夏季6-7天翻堆壹次,使上下受熱均勻,底部或角落的有機質得到調整,有利於微生物活動,加強有機質的均勻分解。
4.勤於理水:漚制時,勤於理水調節溫度,不至於脫水幹涸,也不至於深水溢坑。留著淺水層,夏天20天左右就能分解,冬天要壹個多月才能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