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茶館、茶店。隨著茶文化的傳播,不同類型的茶館在世界各地發展起來。
第壹,傳統茶館
1,中國茶館
中國的茶館歷史悠久。最早的茶館出現在唐朝開元年間(765,438+03-7465,438+0),被稱為明鋪。杭州茶館在宋代被稱為茶館。“茶館”的稱謂在明代開始出現。茶館在清代發展成為公共娛樂場所。史靜茶館包括清代茶館,大茶館,書茶館,酒茶館和花園茶館。廣州、香港的粵菜茶館,不僅品茶,各種小吃也是主角,還經常作為正餐。
2.日本茶館
在日本賣茶的傳統商店被稱為茶館。從室町時代開始,東寺門口就有賣茶的,每到神的生日都會吸引很多信徒光顧。這就是茶館的雛形。
3.朝鮮茶館
朝鮮半島的茶館不僅賣茶葉沖泡的茶,還賣傳統的朝鮮茶。
第二,新茶館
目前,世界各地都有新的茶館。除了當地的傳統茶,還有國外的茶飲料和壹些新茶或其他飲料。如日本的茶店,朝鮮半島的茶館,臺灣省的泡沫紅茶店,香港的茶餐廳。
擴展數據:
歷史背景
茶館裏也有很多文人學者。陶陶居大堂黑底金字的大招牌,據說是康有為寫的。以前陶陶居是粵劇藝人不掛牌的社團,是他們埋班的活動場所。20世紀50年代,陳殘雲的《四季飄香》中有幾個典型人物,他們在茶館裏找到了模特。
魯迅小說中的人物有沒有在廣州的茶館裏接過,我們不得而知,但在他的筆記中可以看到,1927年他在廣州期間,曾去過山泉太平亭、鹿苑、妙奇香、別友春、北苑、南苑、怡景酒家、民族酒家、陶陶居和拱北樓、金華齋、福來居、大觀酒店等地。
作家韋君宜在廣州去過三四家茶館,對廣東人去茶館很了解。她稱贊茶館“像是大眾的社交場合,氣氛真的很可愛”,真是令人愉悅。據說茶館的樓梯上上下下都很擁擠,吃完飯自動和服務員打招呼,是壹種“君子之交”,“不僅有趣,而且有格調”,是“真正的老廣東人的風範。”這不是空話和贊美,而是經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