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華人民傳統美德的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麽?

中華人民傳統美德的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麽?

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

個人美德主要包括:誌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裏團結等。

"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不畏強暴,自強不息。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中華民族獨立意識、自我意識和自覺能動性的鮮明標誌。在歷史教材中,具備這種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被處宮刑後,15年著成《史記》;徐悲鴻公開表示“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決不趨炎附勢;中國***產黨人在大革命失敗後的白色恐怖中“從地下爬起來,揩幹凈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屍體,又繼續戰鬥了”。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

國而忘家,公而忘私。這壹美德的本質是把“天下為公”作為崇高的理想人格。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誌趣,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昂揚銳氣;範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提倡“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中國***產黨人堅持“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等,都是以天下為已任,為國為民無私精神的體現。

  • 上一篇:裝飾設計是壹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裝修設計的基本理念是什麽?
  • 下一篇:課後輔導的四個要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