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家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倫理和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綱五常”的形成和發展
“三綱”“五常”這幾個字出自西漢董仲舒的《春秋故事》壹書。但作為壹種道德原則和標準,它起源於先秦時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君、君、臣、父子、仁、禮、智等倫理觀念。孟子進壹步提出了“父子相親,君臣相義,夫妻有別,萬古有序,朋友守信”的“五倫”。董仲舒根據其“陽不如陰”的學說,進壹步發展了五倫的概念,提出了三綱五常之道。
三項基本原則和五個永久角色
1.教化臣民:三綱五常是調整和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用於教化世人,維護社會倫理。
2.禁錮思想:三綱五常、明教觀念捍衛了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成為中國封建專制統治的基本理論,為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它們作為封建社會最高的道德原則和觀念,被寫進了封建家庭的家譜,起到了規範和禁錮人們思想和行為的作用。兩千多年來,它壹直影響著中國人的國民性。當然,這壹思想在壹定時期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調節人際關系的作用。
三樞機主教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它扭曲了孔子的“君君、臣、父、子、夫、妻”理論。其核心是對上下級關系服從正確的原則或無條件服從,三綱是基於關系下的服從,而孔子是基於正確的原則,主張無論地位高低,都要按照正確的原則盡自己的責任。
“三從”“四德”的統稱“三從”是指女子不從父嫁,從夫嫁,夫死子;“四德”是指女德、女言、女貌、女功。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對女性的道德規範,是儒家倫理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對女性在生活中的道德、行為、修養提出的規範要求。
新三從四德
新三從指的是世界、愛情、自我;新四德指的是溫柔尚武之德,言談文雅之德,人品學識兼備之德,修身養性之德。
從世界看:要從宏觀的角度看整個局勢的發展。在全球化下,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中國的崛起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香港是壹個國際城市,但它與中國的關系密不可分。
來自愛情:愛情要用來解決家庭、工作、社會生活中的矛盾。
自重:人有自知之明,避其短處,揚其長處,從而準確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標。
文德武德:社會競爭很大。雖然不精通琴棋書畫各方面,但要見多識廣,培養特長。
說話謙虛講道德:永遠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說話睿智,用女性溫柔的話語打動人。
德才兼備:人品好增加人緣,品味增加魅力;不斷學習,追求進步,才能讓自己越來越漂亮。
修養與美德:發掘並善用女性細膩溫柔的特質,在工作中展現自信,在生活中展現優雅,在家庭中展現美德。
上述新“三從四德”與舊“三從四德”大相徑庭。在中國封建社會,按照“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儒家倫理要求女性“三從四德”。所謂“三從”,是指未嫁從父,嫁從夫,死從夫。所謂四德,是指女德、女言、女貌、女功。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地位的提高,逐漸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