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成為項目財務顧問。早期銀行主要是用儲戶的錢來放貸或者投資,吸收存款的規模決定了銀行可以投放的貸款規模。大資管時代到來後,銀行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理財資金對接項目。未來,隨著新型金融機構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銀行在吸收存款和銷售理財產品方面很可能會越來越沒有優勢。銀行不僅可以依靠手中的客戶資源,還可以依靠豐富的項目審核和組織經驗。目前壹些地方的PPP項目已經與這壹趨勢不謀而合:銀行資金與PPP項目存在期限錯配,不適合充當社會資本方。但這並不妨礙銀行以其他方式積極介入,如提供過橋貸款、設備租賃、現金管理、企業資產證券化等綜合金融服務,引入長期外部保險資金和養老金參與項目等。換句話說,銀行在PPP項目中充當政府的財務顧問。
第二,成為整個金融市場的資源整合者。這類似於姜建清的信息中介,但不限於此。事實上,在信息集中、整合、* *共享、挖掘等大數據技術方面,銀行現在沒有優勢,未來可能也不會有太多優勢。現在的優勢在互聯網金融公司手裏,未來的優勢很可能在各種金融科技公司手裏。未來銀行在信息等資源上的優勢在於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懂得為不同的客戶量身定制相應的金融解決方案;二是體現在熟悉市場各類資金的特點和流動性規模,能夠隨時調動大量資金匹配客戶需求;三資現在擅長調度金融科技企業和市場上各類中介機構的資源和專業知識為客戶服務。
第三,部分銀行將轉型為專業化的金融服務中介機構。以後可能不會有什麽大而全的傳統銀行了。大部分大型銀行在前兩個方向轉型,部分中小銀行轉型為專業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務中介機構,如壹些專門從事零售業務或理財業務的金融機構,壹些為其他金融機構提供風險管理咨詢服務的中介機構,還有壹些成為服務中小企業的個人金融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