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鑒真僧人東渡,不僅把佛教傳到了日本,還帶來了與佛教密切相關的芳香文化。南宋初期,日本皇室成員和貴族頻繁來華開展外交活動,帶走了完整的茶道儀式,隨茶道東遊者有香。
後來,在足利義政東山文化時代,香演變成以某種方式“品香”的習俗,逐漸形成了日本的“香路”。
插花、飲茶、下棋、熏香等生活藝術都起源於中國,構成了中國文化傳統的多彩篇章。傳入日本後,早已成為壹種修身養性、養心養性的生活哲學,為上層社會和市民所接受。
但在今天,香香、茶道、花道這些純粹高雅的生活藝術,卻有壹種刺痛人心的異樣感覺,讓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那些神聖莊嚴的文化遺產,在中國早已逝去。
品香,這種考察人的知識和意識的藝術,不僅需要參與者通過嗅覺來辨別不同種類的香,還需要達到壹種寧靜優雅的內心狀態和生活方式。很多人聽說香的時候,以為是宗教香。其實只是香學中的壹個小範疇。
中國人用香的歷史很早,中國用香的文明可以概括為:始於春秋戰國,成長於秦漢,完成於隋唐五代,興盛於宋元明清。
漢代以前以唐木香和禮香為主,漢魏六朝盛行道教,博山式香文化盛行。
隋唐五代不僅用香興盛,而且因為東西方文明的融合,豐富了各種熏香的方法。
宋元時期,品香、鬥茶、插花、掛畫被稱為上流社會高雅生活中的“四大八卦”。由於士大夫對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們從精神層面的大力倡導和推動,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琴、棋、書畫以及美食、酒、茶的基石,呈現出博大雄渾之勢。香火也成了壹門藝術,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經常聚在壹起品香,做初始儀式。這時,專門研究香的來源、載體、工具和制作方法的各種香書和香譜也出現了。
到了明代,香學與理學、佛學結合為“坐香”、“教香”,成為叢林禪修、勘驗的課程。佛家、文人建造香屋、靜室、收藏宣德爐已成為時尚。
到了清代盛世,香火更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竈、瓶、盒三件套以及香案、香燭成為書房的典型陳設。
後來隨著滿清王朝和國民黨政府的腐朽,軍閥政權戰亂頻仍,西方文化的入侵導致國家的衰落。人民的精神生活趨於雕零,香席文化的儀式與詩歌、音樂、舞蹈等純藝術形式壹樣,逐漸式微,以至於香逐漸淡出了普通大眾的視野。
如今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了,社會繁榮,國家富強,人民善良。這是壹個整理和恢復傳統文化的好時機。香道作為傳統文化中不可忽視的壹個分支,急需有識之士和學者的挖掘、整理和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