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農業社會的束縛:中國是壹個歷史悠久的農業社會,農業耕作方式和技術長期穩定,缺乏變革的動力。在這種社會環境下,農民往往滿足於傳統的生產方式,缺乏知識和對新技術的需求,從而阻礙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2.封建制度的制約:我國封建社會延續時間長,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制度和稅收制度與現代農業發展不相適應。這些制度限制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市場化,制約了農民的投資和生產積極性,農業難以實現現代化。
3.外敵入侵和內戰的影響:近代中國遭受了外國列強的多次入侵和內戰,導致農業生產遭到破壞,農民生活貧困。列強的殖民統治和內戰造成的戰爭消耗,使農民無暇顧及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發展,也缺乏資金投入農業現代化。
中國農業的特點:
1.小農集約經營模式:中國農業以家庭為單位,以集約經營為主要特征。農民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通過精耕細作、精心呵護,實現單位面積的高產。這種小農經營模式在歷史上適應了中國農業社會的發展需要,但也在壹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的大規模發展。
2.多元化的農業生態系統:中國農業已經形成多元化的農業生態系統。平原地區形成了以糧食生產為主的水稻、小麥、玉米等大型種植基地。在山區和丘陵地區,林業,畜牧業和特色農業是主要產業,如茶葉和柑橘。這種多樣化的農業生態系統使中國農業具有高度的生產多樣性和生態穩定性。
3.農業與家庭經濟緊密結合: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業與家庭經濟緊密結合。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的同時,還經營其他家庭工業、手工業、商業等。這種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有助於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時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
4.高度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歷史上中國農業以自然經濟為主,大部分地區自給自足程度較高。農民主要生產自己的糧食、蔬菜等生活資料,較少參與市場交換。這種自然經濟模式在壹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的市場化和現代化。
5.受氣候和資源條件制約:中國農業發展受氣候和資源條件制約。我國氣候類型多樣,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發,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比較少,土地資源比較緊張,也在壹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