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同構”是指家族、宗族(宗族)、國家在組織結構上具有同性。“家國同構”是男權社會的壹個顯著特征。所謂“家國同構”,是指家族、宗族、國家在組織結構上具有同性,都是以血緣-宗法關系為主導,有嚴格的宗法制度。
家國同構制度是封建社會君主專制和宗法制度的有機結合。在中國古代,家庭是以父母為中心的。由於以皇族長子為核心的繼承法的存在,其在社會組織中的影響力,以及重男輕女觀念的內在要求,“孝順”父母成為每個家庭成員好壞的價值標準。在國家權力結構上,是以君主為核心的嚴密的社會組織體系,從中央政府的三公九臣到地方的州、郡、縣知事。在這個體系中,對君主的“忠誠”是每個臣民的政治義務,也是政治上衡量個人品質和價值的標準。“孝”與“忠”的壹致性,“家”與“國”的溝通,依賴於宗法觀念和反映這種宗法觀念的壹般教義。
在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下,中國歷史上的國家壹直是以家長制的變體出現的,也就是所謂的“家天下”。當時由於小農經濟的封閉性,農民對“家”的認同自然延伸到對“國”的認同。“在農民心中,理想的國家政治關系成了家庭關系的自然放大,官員被稱為‘父母’,理想的皇帝是‘愛民如子’。這種政治認同的傳遞機制形成了中國傳統的“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在這樣的結構下,國家和家庭是相通的,君權和父權制是互用的。所以,治國理政,治家之道,具有普適性。“三綱五常”不僅界定了個人與家庭的關系,也規範了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在人們的心目中,兩者是相提並論的,如保家衛國,皇權是這個結構的核心,權威很高,不容挑戰,從而形成了中國的封建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