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汕有中秋節拜月的習俗,主要是針對婦女和兒童。俗話說“男不滿月,女不祭竈”。晚上,明月升起時,婦女們在院子裏和陽臺上立起壹個箱子祈禱。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擺滿了上好的水果和糕點作為祭品。當地還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潮汕有句俗話:“河流相通,芋頭可吃”。八月,是芋頭的收獲季節,農民習慣用芋頭祭祖。
中秋二人轉是珠海唐家灣雞山村特有的民俗活動。據記載,唐自南宋遷至象山縣,後其後裔遷至稷山定居。明末清初,當地人從農村民歌中發展出壹種獨特的牛歌曲調,用於中秋節晚上的娛樂歌曲,成為當地中秋節慶祝活動之壹。
位於晉城的玨山,自古以來就是拜月賞月的絕佳去處。玨山的自然風光與傳統的中秋習俗、天體崇拜、月亮崇拜相得益彰,使中秋文化在這裏顯示出獨特的魅力,被稱為“玨山是人間壹絕”有著非常豐富的人文底蘊。
根據當地的習俗,每年中秋節晚上,當明月冉冉升起時,就會舉行大型的祭月活動。澤州中秋節通常持續三天:農歷八月十三,和面,溫柿子,備水果;8月14日,蒸(或烤)月餅;8月15日,白天看望奶奶,送月餅,參加廟會,晚上祭月亮和拜月。2011年澤州中秋習俗被國務院公布,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舞龍起源於19世紀的居民為了消除瘟疫,現在已經成為香港中秋節最傳統的習俗。2011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日晚上開始,銅鑼灣大坑地區連續三晚舉行盛大的舞龍活動。這條火龍有70多米長,用珍珠草紮成32節龍身,裏面充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壹帶的大街小巷,壹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和龍鼓音樂下歡快起舞,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