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什麽是文化融合?

什麽是文化融合?

從上世紀末開始,“文化整合”成為理論界頻繁使用的詞匯,以至於有人說,“沒有壹個時代有這麽多學者投入這麽大的精力”。[2](P2)在我看來,這種現象主要基於中國社會的兩個基礎。

第壹,雖然“文化融合”壹詞在最近壹二十年被頻繁使用,但其所概括的社會現象早在19世紀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洋務運動中就已出現,當時中國人奉行“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後來發展為更深層次的戊戌變法,主張君主立憲。與此同時,更徹底的革命思想也在滋長,並在20世紀形成了另壹種具有現代意義的國家形態。算起來,西方文化在中國的“侵蝕”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這是壹場聲勢浩大的文化運動。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並沒有合理有效地進行文化統計、清理、整合和移植。雖然很多精英在某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統計”或者“清理”,但是整個文化工程的統計、清理、整合、移植,不是某些學究壹個人能夠完成的。它不僅是壹個理論工程,也是壹個實踐工程,更是壹個全社會的工程。所以沒有全社會的參與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們的社會也從來沒有系統的做過。

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經常遇到的壹些事情。在法院,經常是上級要來檢查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情況,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總動員。於是法院每天出動壹些警察,在院領導的帶領下,和其他相關人員壹起上街,清除汙穢的廣告,驅逐乞丐和商販。除了這些事,上級還經常布置諸如調法官扶貧、教學、社教、計劃生育、催公糧等任務。

為什麽中國的官僚和普通人認為做這種事不劃分責任很正常?作者認為這是因為他們習慣用“父母”這個詞來概括國家機關。“父母”是指官員和父母壹樣,對自己不能獨立的子女關懷備至,“父母”也指無微不至的關懷。傳統中國人喜歡這樣的官員。但在現代觀念中,這是極其荒謬的。首先,在現代觀念中,平等意味著獨立自主,而不是像未成年人壹樣被父母“照顧”。其次,在現代社會,官員的職務行為不應該是出於“愛”或“關心”,而是出於法律的明文規定。此外,無微不至的“照顧”也意味著全方位的幹涉,這在現代民主政治中是不可容忍的。但在中國人的潛意識裏,行政長官就是壹切,這確實源於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所以市委市政府當然可以指揮轄區內的所有機構。有人說,英國議會除了把男人變成女人,沒有什麽做不到的。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行政長官有著類似於登天的本事。所以在現實中,行政任意幹預司法,把司法當成壹個部門,當成自己的附屬,是非常普遍的,這也是腐敗和司法癱瘓的壹個重要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在經濟領域的沖突同樣激烈,如主體意識淡薄、對淘汰機制的不適應等。

因此,文化融合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二,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迫切需要整合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商品經濟格格不入。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商品經濟以其強大的生命力迅速發展。同時對人們的觀念和意識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人們的權利意識在不斷增強,主體觀念也在不斷增強。“君子壹言,駟馬難追”的觀念正在改變,傳統文化中的“禮”正在被更加明確的法律規則所取代。從這個角度看,當下的文化融合也有自發需求的社會基礎。

  • 上一篇:五分袖t恤怎麽搭配五分袖和什麽褲子?
  • 下一篇:什麽是電纜接線盒?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