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產方式層面看,生態文明要求轉變傳統工業化生產方式,提倡清潔生產。
壹、傳統的工業化:
傳統的工業化是以大規模機器生產為特征的工業生產活動向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狹小的地方市場提出挑戰,特點有:
1、消極方面:
伴隨大規模工業化而產生的日益嚴重的大氣、海洋和陸地水體等環境汙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劇等,對社會、自然、生態造成巨大破壞,甚至危及人類自身生存,迫使各國對工業化的發展進行某種限制和改造。
2、積極方面:
促進了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農業勞動力大量轉向工業,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社會生產得到極大地提高。
二、新型工業化:
所謂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特點如下: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註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汙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3、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生態文明簡介: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壹個新的階段,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壹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來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壹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