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乏自制力。青少年因為年齡特殊,情緒容易出現波動。壹旦遇到刺激,就會情緒失控。然而,傳統的學校教育過於重視考試成績。俗話說“考試是老師的法寶;分分是學生的命根子。”使得考試和分數成為師生關註的焦點。面對以“分數”為核心話題的傳統教育,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視。壹旦考試失敗,學生被老師和家長訓斥,無法忍受,就做出傻事。壹個個學生出走事件,壹場場網絡風暴,壹次次打架事件,壹次次家庭悲劇,都說明我們學生的心理還很脆弱,缺乏自控能力。
3.不善於自我激勵。“自我激勵”是指動員和指揮情緒以達到某種目標的能力,包括面對挫折時的強烈動機和毅力;保持開朗的心情,樂觀自信的信念。當“考學”成為學校的最高目標,學校的教育形式必然變得單壹,課堂教學成為主流,各種活動成為障眼法,臨時上臺應付考試就馬上撤回部隊。學生得不到全方位的鍛煉和引導,單壹的教育給學生營造了單壹的情感世界,使得很多學生不善於自我激勵,沒有遠大的理想,經不起挫折。
4、不能體諒他人,不善於換位思考。壹個感性的人,必然會體諒他人,善於換位思考。傳統教育忽視了人的情感的培養,未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使他們無法體會人情冷暖;在課堂教育中,我們的學生毫無疑問和歧視地成為知識的接受者;經典答案和唯壹結論都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培養學生的情感,又怎麽能指望他們有“理解他人”和“感同身受”的良好情感呢?
5、不會處理人際關系,缺乏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在壹個人的職業生涯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美國的貝爾實驗室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實驗室,聚集了世界著名大學高學歷的頂尖人才。他們的智商水平幾乎相當,但成就卻相差甚遠。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只有情商高的人才是真正的優秀。這些人很體貼。他們通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網絡,在工作中需要的時候總是會起到關鍵作用。“壹個中國人是壹條龍,幾個中國人是壹群蟲”這句話恐怕是眾所周知的。追根溯源,恐怕不能怪我們的傳統教育。在傳統課堂上,老師說,學生聽是天生的,學生不需要交流,不需要合作,就可以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當沈默成為最好的課堂氛圍,獨立思考成為最好的思維方式,誰還會和別人交流合作?
從上面可以看出,我們曾經引以為豪的傳統教育給學生帶來了太多的傷害。為了培養幾個“精英”,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