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佛與中國文化的關系

佛與中國文化的關系

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展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壹,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後,和中國文化相結合,發展是多方面的。壹方面是與中國的思辨哲學相結合,而向學術化發展,對教義愈研愈精,由此引起各宗派的成立,使佛教本身達到高度的繁榮。壹方面是與中國的精美工藝相結合而向藝術化發展,使佛教成為絢麗多彩的藝術寶庫。壹方面與中國的人生理想相結合而向社會化發展,使佛教與中國社會密切聯系。這三方面都使佛教成為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自大乘佛教提出菩薩應以五明為修學的主要內容以來,佛教已由避世潛修的宗教信仰和思辨哲學轉而向世間的學術、文藝、理論科學、生產工藝的領域邁進。我們千多年的歷史經驗證明,佛教在中國大地上吸取中國文化的營養,沿著這壹人間佛教的方向發展,取得極其巨大的成功。我們教祖釋迦牟尼的“成熟有情,莊嚴剎土”的偉大理想已在東方的廣大地區在壹定的程度上化為具體的現實。在人類所創造的各支古老文化中,佛教已以獨具的精深哲學思想,豐富的精神財富,龐大的文獻寶藏,精美的文化遺產而成為東方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支柱。它在長期進行“成熟有情,莊嚴剎土”的崇高事業的同時也使自身成熟起來和嚴凈起來了。

大體說來佛教與漢民族文化的結合是沿著三個方面進行的,即佛教的學術化、藝術化和社會化。

(壹)學術化 佛教傳入中國時面臨壹個民族傳統文化高度發展的社會。從壹開始這個社會的知識階層就把佛教作為壹種思想學說來接受,鉆研講習,不遺余力。由於書寫工具的便利,每壹新譯經論不久即可傳遍全國,講、錄、註、述,蔚然成風。因此,在教理、教義的研究方面很快就達到很高的水平,贏得當時國外佛教學者的贊美和崇敬。

(二)藝術化 在佛教傳入以前,中國的藝術和工藝已達到極高的水平,書法、繪畫、制造工藝、紡織、建築等的精美在世界上都冠絕壹時。大乘佛教傳入後,吸收了漢文化這壹方面的長處,引起畫像、造像、寺塔建築等藝術和工藝的發展,使佛教面目煥然壹新。

(三)社會化 中國大乘佛教繼承和發展了龍樹的“壹切資生事業悉是佛道”和彌勒的成佛必須修學五明的思想,在僧俗信徒中產生許多著名的學者,如壹行、道宣、王維、孫思邈等人就是天文學家、醫師、史學家、文學家。

以上是我幫妳搜集的資料,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對了,這個網址告訴妳:/o%D2%BB%D0%A6%D2%BB%B3%BE%D4%B5o/blog/item/2661712ca342633d349bf7cf.html

上面有很詳細的介紹,樓主可以參考~~~~

  • 上一篇:傳統粽子的種類有哪些
  • 下一篇:俄羅斯飾品(探索俄羅斯傳統文化的珠寶藝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