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意義的優秀就是內卷。
2.正是內卷化使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
3.為了逃避責任,被動應對工作是壹種內卷化。
4.目標偏離了還在固執的工作,就是內卷。
5.看似創新,實際模仿是典型的內卷化
6.限制創造力的內部競爭是壹種制度內卷化。
7.對同壹問題無休止的研究就是內卷化。
內卷的原因有很多,不必深究,也不必窮盡,否則可能自己就陷入其中。從制度和文化兩個維度來理解。
為什麽人會發現自己處於內卷化的困境?
並且無法自拔?
1.囚徒困境理論對此給出了很好的解釋。
根據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壓力下,人就像是進退兩難的囚徒。為了自己的利益,大多數人會選擇“合作”方案,很少有人會選擇與體制對抗。
因此,人們願意在小範圍內與相關人員進行零和甚至負和博弈。客家諺語把這種現象叫做“胯下拳”,大家打來打去,打死自己。不管妳多努力工作,多付出,總的收益不會增加,或者說增加的很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制度化的內部競爭是內卷化的第壹個原因。
2.兩千多年的帝王文化和宦官文化,馴化了無數的“順民”。
從文化基因上看,兩千多年的帝王文化和宦官文化馴化了無數的“順民”。皇權文化的核心是為了方便統治而對人民無知,而宦官文化的最大特點是為了得到主人的恩賜而奉承討好主人。
3.從另壹個文化角度來說,傳統文化到了壹定階段,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後,很容易誤入歧途,走進死胡同。既然不能適應外來文化挑戰的新形勢,那就只好深挖內心,尋找寄托。
人性是不安分的。如果沒有新的想法,沒有新的東西可以期待,那就勢必要琢磨出壹些東西來折騰。
內卷告訴我們,表面上的精細、復雜、講究不等於高級,更談不上高級。是自欺欺人的幻想,是黑暗中的消費,是可悲的精神寄托。只有跳出圈子,站在更高的層面上不斷突破、創新、創造,才能不讓微妙、復雜、看似專註的內卷狀態困擾我們,回歸向上蓬勃發展的新常態。
通過理解內卷的含義,每個人都可以有意識地避免陷入內卷,減少內卷帶來的浪費和傷害。無論妳是決策者還是執行者,做壹件事之前都要判斷,盡可能避免內卷。
社會需要鼓勵和促進開放自由的競爭環境,體制改革的目標應該是鼓勵發明創造,建立約束最小的自由機制。讓自由、科學的精神和文化在宣傳教育中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