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數據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包括:
1,吃粽子
在古代,荊楚人民為了祭祀投河自盡的屈原,會在農歷五月初五煮糯米飯或蒸年糕扔到河裏。由於害怕魚吃它們,人們想出了用米葉子包裹大米並用彩色絲綢包裹的主意。後來,吃粽子成了端午節的習俗。粽子是由糯米、黃米和大棗制成的,俗稱“米爾粽子”。
2.掛艾草
端午節時,人們會在庭院前和屋檐下懸掛艾草或菖蒲。蚊子害怕這種氣味,可以驅蚊。
由於菖蒲的葉子形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能“斬萬惡”。人們會把菖蒲雕刻成“小人”和“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孩子們的脖子上以求好運。還會掛在門楣上,起到驅邪的作用。
3.龍舟比賽
傳說楚人用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防止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王作昆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魚標、鴨標、鐵標。誰得了這三分,誰就獲得了冠軍的第三名。為了讓參賽選手從遠處看到終點線,古人還在三個標簽上用錦緞系上蝴蝶結。
4.吃五塊毒餅
端午節臨近夏季至日,天氣越來越熱,細菌滋生,人們容易中暑生病,所以古人吃五毒糕來祛病強身。據說吃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殺蟲避災。
5.打百草
在古代,人們到了端午節,會壹起去郊外采藥,途中還會爭草,逐漸形成壹種習俗。兩個參與遊戲的人會拿著草相對而立,每人手握壹根草或花莖的兩端。比賽開始後,兩個草勾在壹起,雙方各自往自己的方向拉草。誰弄斷了對方的草或花莖,誰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