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南懷瑾的人物爭議

南懷瑾的人物爭議

南懷瑾堪稱文化方面的“奇人異士”,但並不是搞學術的,南懷瑾的言論經常讓人感覺荒誕不經,不像是個嚴肅的學者。

2007年的壹天,有壹名小學生打電話問南懷瑾是否出版了壹本名為《聽南懷瑾講論語》的書,但南懷瑾沒有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過這本書,而該書的作者張保文、許慶元,也沒有來過太湖大學堂聽自己的授課,但在書中卻有諸多“南懷瑾認為”、“南懷瑾說”的論斷。

2009年,徐湧向北京市石景山區和朝陽區人民法院提交了起訴書,首批先是狀告了新華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和中國言實出版社,認為這三家出版社沒有征得南懷瑾的許可,而使用南懷瑾的照片作為書籍封面,請求法院判決這三家出版社立即停止肖像權侵害、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後來,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研究決定將南懷瑾在朝陽區人民法院起訴的兩個案件,並入石景山區人民法院進行庭前調解。但南懷瑾與三家出版社因為沒能達成壹致的賠償數額而調解失敗。

2010年5月下旬,徐湧向東城、西城和朝陽法院再次提交了起訴狀。這次起訴涉及到了近十家出版社的七部圖書,提起的是姓名、名譽權之訴。但是徐湧仍然沒有得到立案的結果。

擴展資料:

南懷瑾花了壹輩子的時間,通過對儒、釋、道三家學問的演繹和歸納,最終的目的無非是告訴人們:東方有聖人,西方也有聖人,此心同此理亦同的道理。而從“平凡”到“高貴”並不存在邊際問題,所謂“百尺竿頭更進壹步”,還是要回到平地上來,總不能懸空掛著。

因此做到了“大平凡”就是“最高貴”;南懷瑾臨終的這壹示現,就說明了這壹道理。而所謂的“凡夫”恰恰是不甘於平凡者的代名詞。

人類對於真理的訴求從來沒有缺少過熱忱,只是當時代的腳步,不得不再次讓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時,才發現我們離真理(大平凡)相去已經甚遠。當我們甚至已經沒有智慧,去發現自己的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能力時,那將是整個人類的災難。

百度百科-南懷瑾

  • 上一篇:刺繡有哪些針法?
  • 下一篇:古代弓箭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