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王朝都在異族人不幹預中國內部政治的前提下倡導“中外壹體”,對異族采取以和為貴,兼容並蓄的政策。因而在中國歷史上,雖然不乏民族紛爭,但各民族之間的***處融合壹直是民族關系中的主流。漢族吸收了少數民族的許多特征,而少數民族也吸收了漢族的許多特征,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猶太人壹來到中國,中國的統治者就對他們采取“壹視同仁”的政策,以後歷朝統治者也都遵循這壹政策。具體而言就是:妳只要經營有方,生財有道,同樣可以成為巨商豪富;妳只要刻苦攻讀孔孟之書,循科舉之路,同樣可以當官掌權;妳只要取得成績,建立功業,同樣可以獲得各級官員乃至皇帝的獎勵和恩賜。而歐洲的情況則正好相反,猶太人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都受到歧視,處於壹種不平等的狀況。“同化”,就是指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得相近或相同。歐洲猶太人在客居地始終難以取得與主體民族和宗教同等的地位,因而自然難以與客居地主流社會和文化趨於相同。相反,開封猶太人則壹直享有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所有成員均享有的相同的待遇,因而自然而然走上相同的發展之路也就不奇怪了。
17世紀後,清王朝逐漸走上閉關鎖國之路,這就使開封猶太人在其存在的最後階段處於與外界完全隔絕的狀態。如開封的最後壹位猶太拉比去世後,就無法再找到新的拉比;開封的猶太會堂被洪水沖垮後,後輩們竟不知如何修建新會堂;由於與其它地方的猶太人沒有聯系,開封猶太人逐漸放棄族內通婚的傳統,開始與漢、回等族通婚。實際上,開封猶太社團在最後的幾百年裏對外部猶太世界的情況壹無所知,其民族意識和宗教傳統日漸淡薄,整個社團的猶太特征逐漸消失,以至完全脫離了猶太文明發展的主流,因而其逐漸融入中國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潮流之中,最終同化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也就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