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古代孝故事

古代孝故事

1.宋代浙江瑞安永嘉縣有壹個人,名叫陳,名侃,字,以孝聞名。他服侍父母,溫順孝順,從不讓他們操心。父母生病,我不能脫衣服,沒日沒夜的守在床邊,自己熬湯吃藥。父母去世後,陳侃傷心欲絕,真正做到了聖人“盡力而為,死而思之”的訓練。他的孝順被全家人當作榜樣。所以,後代子孫都要效法,尊老愛幼,團結如兄弟,夫妻和睦,親如弟妹。此後,陳家五代同堂,成為壹段佳話。宋黃樹芳舉牌子,上書“陳君,孝子”,百姓則稱他為“陳孝門”。後人寫詩贊美:最孝為世人所贊,子孫萬代所尊;生活在壹起的五個人受到了世界的尊敬,並被陳峰的贊揚所感動。

2.“曾子不在座位上”是《孝經》中壹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壹次他坐在孔子身邊,孔子問他:“先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需要玄妙的理論來教導天下人,使人和睦相處,君臣之間沒有不滿。妳知道它們是什麽嗎?”曾子聽了,明白孔子老師是想指出他內心最深處的道理,於是馬上從自己坐的墊子上站起來,走到墊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我不夠聰明,怎麽會知道呢?請老師教我這些道理。”

3.孔融四歲的時候,經常和哥哥壹起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最小的梨。有壹次,父親看到了,問:“妳為什麽總是拿小的,不拿大的?”孔融說:“我是弟弟,我最小。我應該吃小的,讓大的給我哥吃!”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了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禮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讓全家人都很驚訝。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千年,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4.漢高祖劉莊做太子的時候,桓榮博士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承了王位,成了皇帝。他曾經親自到太常府,坐在桓榮的東邊,立了幾根棍子,像當年講課壹樣聽老師指點。他還召集了數百名朝鮮官員和桓榮所教的學生到泰昌殿向他的弟子們致敬。當桓榮生病時,明帝派人去慰問,甚至親自去看望老師。每次拜訪老師,明皇城壹進街就下車走,以示敬意。進門後,我常常握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地哭很久。當朝皇帝這樣對桓榮,於是“問病的侍郎、將軍、大夫,不敢再乘車上門,都拜在床下。”桓榮死後,明帝換了衣服,親自參加了葬禮,並妥善安排了子女。

5.“千裏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的壹個少數民族首領派遣特使到緬伯高向唐太宗供奉天鵝。

路過綿陽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裏放了出來,想給它洗個澡。沒想到,天鵝展翅高飛,直沖雲霄。緬伯高忙著伸手去拿,只拔了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直跺腳哭了起來。他的隨從勸他:“哭也沒用,因為它已經飛走了。讓我們想壹個補救辦法。”緬伯高想,也只能如此了。

在長安,緬伯高拜見了唐太宗,並贈送了壹份禮物。唐太宗壹看,是個精致的緞包,就打開了。壹看就是幾根鵝毛,壹首詩。詩中說:“天鵝貢唐,山高路遠。綿陽河失了寶,伏在地上哭號。聖天子之後,緬伯高可以幸免。禮輕情意重,鵝毛千裏寄。”唐太宗大惑不解,緬伯高立即把事情的經過講了出來。唐太宗連聲說:“好款待!難能可貴!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了送禮者誠實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裏送鵝毛”來比喻禮物雖薄,但情意卻極其深厚。

  • 上一篇:古人是怎麽做親子鑒定的?
  • 下一篇:古詩詞、書法、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