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是指“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書名單:《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名單:《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擴展資料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註釋,其中,《大學》《中庸》的註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註 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註”。值得註意的是, 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順序。
由於朱熹註釋的《四書》既融會了前人的學說,又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切於世用;又由於以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所編定註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到元代延佑年間(1314—1320)恢復科舉考試,正式把出題範圍限制在朱註《四書》之內。
明、清沿襲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試制度,題目也都是出自朱註《四書》。《四書》不僅是儒學經典,還是每個讀書人的必讀書。在近代,《四書》還被編入小學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