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中出現的土樓都是真實的,分布在閩粵兩省,包括龍巖市永定土樓、南靖土樓、華安土樓、平和土樓、詔安土樓、小蕓土樓、漳浦土樓、漳州市全州土樓。
福建土樓起源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初和民國。土樓以石為基,以生土為主要原料,分層夯打交錯,以竹為墻骨,丁字結以木錨。福建土樓呈方形或圓形,以圓形為主,像珍珠壹樣散落在閩西南的綠水青山之間。
福建土樓遵循“天人合壹”的東方哲學。是就地取材,依山或沿溪選址。其建築風格古樸粗獷,形式優美奇特,規模適宜,功能齊全,實用性強。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得益彰,形成適宜的人居環境和人與自然和諧統壹的景觀。
關於土樓的歷史
土樓的誕生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唐宋以來,南遷的人來到了有山有水、交通閉塞的山區,在這裏紮根。他們面臨著閩南人與潮汕人的矛盾,當地叛軍與朝廷的對抗,家族之間的爭鬥,山中猖獗的盜賊與野獸。為了讓家族在這裏長期生存,他們沿襲了中原地區的夯土建築形式,並結合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修建了兼具居住和防禦功能的土樓。
土樓起源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初和民國。土樓的形成與歷史上幾次著名的中原漢族移民有關。西晉永嘉年間,也就是公元4世紀,北方戰亂頻仍,天災頻仍,當地民眾大規模南遷,拉開了數千年來漢人不斷從中原遷入福建的序幕。
土樓歷史悠久,規模宏大,造型奇特,風格獨特。公元4-14世紀,中國東南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與北方民族大規模南遷密切相關,尤其是福建。土樓萌芽於11-12世紀,其原型產生於13-14世紀。在15-16世紀(明朝中前期)發展後,為17-2008。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