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態莊園的經濟模式。作為資源型地區產業轉型的必由之路,資源通過種植、養殖、加工得到了有效的循環利用。同時整合土地資源,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和適度規模經營;且投資主體多為民營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個人,權益清晰,主體明確。這種經濟模式將閑置的資源和資產轉化為可獲利的資本,使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多重效益。
第二,零廢棄物生態農業模式。眾所周知,我國農業廢棄物巨大,每年每畝地農業有機廢棄物超過2萬斤,幾乎相當於壹年的農作物產量。零廢棄物生態農業模式是將農業稭稈和賣不出去的廢棄農產品作為資源代替化肥改造鹽堿地,使農業有機廢棄物變廢為寶。
第三,休閑生態農業模式。休閑生態農業模式興起於臺灣省,是為解決傳統農業經營的困境和轉型而發展起來的。休閑生態農業模式是提供各種休閑服務,滿足人們休閑需求,將農產品生產經營與第三產業服務相結合的新型產業,也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效仿的生態農業模式。
第四,空中生態農業模式。隨著地球上人口的逐漸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中小城鎮數量不斷增加,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面對這壹現實,農學家和建築師提出了屋頂綠化和無土栽培的新措施。學者們將這種在屋頂種植作物的新技術稱為“空中農業”。空中生態農業模式不僅能為農業發展註入新鮮血液,還能帶來“空中巴比倫”的城市奇觀。
第五,魚菜生態農業模式。即集農業生產、生態、休閑、教育、示範於壹體,展示大量新穎奇特的農業技術,註重體現生態環保、綠色循環的理念。
第六,白色農業模式。“白色農業”是指微生物資源產業化的新型工業農業。其產品無汙染,無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包括生物工程中的“發酵工程”和“酶工程”。專家強調,中國實施“白色農業”意義重大,因為它可以將“人畜共食”調整為“人畜共食”。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糧食壓力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減少,在很大程度上也在於“人畜共食”。傳統體制導致的人與動物爭奪食物的矛盾不斷激化。白色農業的發展,將傳統的人畜共食調整為“人畜共食”的新型農業模式,可以大大緩解糧食短缺問題。
第七,丘陵山區梯田生態農業模式。中國的丘陵和山區約占國土面積的70%。這些地區生態系統類型復雜,自然產物豐富,生態資源優勢使其特別適合發展農林牧綜合特色生態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