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同的社會文化環境產生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和滿足成為該地區最寶貴的資源。所以,紮根是壹種積極參與全球分工,與當地社會文化高度融合的本土化產業集聚。
中國五種主要的產業集聚類型
1,自發成長產業集聚。這種類型壹般依托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或當地優勢資源。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專業化分工合作的格局,逐漸演變為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比如江蘇吳江的絲綢業,歷史悠久。清朝的時候叫“萬馬披衣”。改革開放後,迅速集聚壯大,現已成為中國三大紡織產業集群之壹。
2、企業擴張產業集聚。就是抓住市場和政策機遇,在壹個或幾個規模大、產業帶動力強、技術領先的企業的帶領下,迅速擴張分裂成產業集群。
如江蘇江陰以壹家上市公司(申達集團)為抓手,吸引同類產品和配套產品的投資者,逐步形成“亞洲包裝中心”;許昌以瑞貝卡為龍頭,聚集了鄭龍、神龍等具有壹定規模的發制品企業112家,個體生產者900余家,發制品產業鏈從業人員近15萬人,是全球最大的發制品生產加工基地。
3.市場驅動的產業集聚。它是通過專業市場的發展而形成的產業集群。從帶動效應來看,市場對產業集聚的作用最大,可以將市場信息、產品制造、銷售渠道、服務業有機結合起來。比如浙江義烏,以中國小商品城為核心,帶動形成了11專業市場和14專業街。目前已形成集運輸、產權、勞動力等要素市場為壹體的市場體系,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4.技術驅動的產業集聚。主要是在有實力的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影響下,依靠技術領先優勢和人才優勢,在某個區域、行業或產品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產業集群。
例如,中關村科技園區擁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39所高新技術院校,中科院等213家各級科研機構,吸引了聯想、方正、微軟、IBM、諾基亞等壹萬多家國內外知名高科技企業,成為國際知名科技、智力、人才、信息資源的密集區。
5.外資驅動的產業集聚。這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壹種產業集聚類型,大多是在過去十年中由外商和臺資企業在中國發展起來的。這方面有兩種基本模式。壹種是外商或臺商先投資零部件企業,再通過再投資吸引其他產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壹種是海外大型企業投資大型終端產品企業,會刺激國內外配套企業跟進投資,形成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