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項目管理模式下,進度和成本是兩條線進行的,有獨立的計劃、執行記錄和監控數據,如進度計劃、進度報告、進度甘特圖等,而成本包括項目預算清單、材料采購清單、成本記錄等。由於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進度數據或成本數據記錄不及時或不準確的情況,項目經理無法正確判斷是否存在進度和成本失控的風險,可能出現決策失誤。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有效的輔助工具有效解決。比如E項目的清單模式,整合了項目預算、進度、采購預算,實現了項目的高效編制、記錄和控制。在清單模式下,由於進度數據和成本數據是相互關聯和壹致的,工程項目的人力資源和機器的消耗數據是項目成本計算和項目進度計算的基礎數據,突破了傳統項目管理中成本和進度數據的分離和矛盾。
1.進度和成本數據的同步
由於系統在記錄人員機器的成本消耗(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的同時自動形成進度數據,我們計算進度和成本的公式為:
我們可以看到,基層人員只要記錄下實際消耗數量和實際單價,加上項目實施前已經編制好的預算總價和預算單價,系統就可以自動計算出來,實際成本和實際進度是同步的。
2、項目數據記錄及時準確。
根據項目基層人員今天做了什麽,消耗了哪些材料和機械,直接在項目預算單上核對填寫,形成實際消耗數量。材料實際單價根據采購單價自動收取,人工和機械實際單價便於系統記錄和填寫。因為與工人結算的工資數據和與機械供應商結算的機械費數據都是來自之前記錄的數據。因此,基層記錄人員必須及時準確地記錄各種數據。
3、成本預算是每個經手人的目標:
項目基層人員在所有費用發生時,無論是在材料采購、費用報銷申請,還是在記錄人力資源和機器費用時,都應參考項目預算表中的相應項目。數量和單價不能隨便超過預算,否則記錄或報銷會紅色報警。這樣,基層人員也成為成本控制的最重要力量,保證了項目成本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