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想法包括:
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倡導“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倡導以仁愛之心調解、和諧社會人際關系。
(2)孔子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之“序”,是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壹部分。
(3)提倡德治,反對暴政和任意刑罰,統治者要珍惜人民的力量,取信於民,自律於己。
④主張逐步完善,認為制度是在盈虧中不斷變化的,歷史是不斷發展的。
⑤有教無類、學思結合、誠實謙虛、勤復習等教育思想。孔子的思想後來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文化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孟子
發展了孔子的學說,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提出了“民貴於君”的思想。他主張“政當得民”,反對暴政,反對統治者“虐民”、“暴民”。孟子主張給農民壹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寬刑薄稅。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認為人性本善,善是人與生俱來的道德品質。在中國封建社會,孟子的“子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深遠。
荀子
他有唯物主義思想,認為自然有其自身的規律,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變化規律,並利用它來造福人類。
老子
春秋末期,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他認為世間萬物的本源是“道”,道是壹種沒有形狀、超越時空的永恒存在。這是壹種唯心主義的思想。老子的學說中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思想,認為世間萬物和人類社會始終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有無、有難、有高有低、有貴賤、有剛有柔,說明對立的事物是相互轉化、相互依存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反對用嚴刑峻法,對後世的政治影響很大。
莊子
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道家學說和唯心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我”的主觀產物。莊子鄙薄富貴,痛恨“誰偷鉤誰受罰,誰偷國誰諸侯”的不公平社會現象。
墨子
戰國初期的魯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普通人的利益。墨子主張“兼愛”、“互不侵犯”、“尚賢”。兼愛就是愛每壹個人,不考慮“君臣大人”和“萬民”的階級差異。“非進攻型”反戰主要是反對當時的非正義戰爭,反映了小生產者過安定生活的願望。《尚賢》主張任人唯賢,反對王公貴族任人唯親。
韓非
韓非子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當代必然會超越古代。人們應該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老的傳統。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法治的對象是廣大的臣民。除了君主的意外,無論高低貴賤,都受到法律的約束。這種思想對於戰國大變革時期反對奴隸主貴族特權的鬥爭具有積極意義。韓非子主張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