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孔子的悲哀

孔子的悲哀

當歷史的車輪已經轉動了五千年,當我們以輝煌的眼光看待歷史的時候,有人能感嘆歷史的悲涼嗎?孔子的知名度四個字婦孺皆知,但有人探究過孔子的悲傷嗎?

春秋以來,由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不斷被後人“改良”和“完善”,使儒家思想成為後世統治者鞏固封建禮教、穩定統治秩序的思想工具。孔子如果有春天下的知識可能會很高興,他的思想已經成為中國文化思想的主流。由於生前不被統治者重視,死後地位空前提高,形象逐漸被神化,不斷被歷代統治者加封,成為所謂的“聖人”。在我看來,聖人應該是他所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最有能力、最有魅力的人。而孔子則名不副實。他應該感到難過。因為他最初思想的本質已經被後人篡改,他只是壹個精心雕琢的形象,壹件美化的外衣。

起初,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主要內容是“人與人相親相愛”和“克己”。孔子的本意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他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反對暴政和任意懲罰;倡導對他人的廣泛理解和體諒,調節人際關系,穩定社會秩序。但後世的“改良”和“完善”,極大地扭曲了孔子的本意。自從漢武帝把儒家思想確立為中央王朝的統治意識形態後,那些嚴格的禮教就成了充滿仁義道德,實則損人利己的思想毒瘤。

“存天理滅人欲”強調三綱五常,委婉地突出了人性的莊嚴,其實只是作秀。禁錮反對的聲音,阻礙真理的產生,強化統治者的封建統治。正如黃宗羲在《袁俊》中指出的,“君以天下之利歸己,以天下之害歸人”,“敲盡天下之骨髓,散盡天下之子,以服我之淫”,統治者強調三綱五常,宣揚“存義滅人欲”。我在下沈,在墜落。這些統治者無疑是在自縛手腳,使得陳腐的傳統倫理道德極度腐敗、僵化僵化、政教失控、危機四伏,暴露了正統倫理道德的腐朽黑暗。披著孔子的外衣教育百姓,卻惹上孔子成了他們的擋箭牌。所以孔子應該為此感到難過。

統治者用孔子不規範的名字來發聲,贊揚孔子政治思想中較為保守的壹面。比如有“秩序”來劃分等級,形成上下的等級制度來混淆是非。這也許是孔子最大的悲哀,是他的保守主義讓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孔子主張遠離鬼神,但後人逐漸將他的形象神化,使他成為壹個敬畏上帝的聖人,這大大違背了主張遠離鬼神。孔子應該為後人尊他為神而感到悲哀。神化他的形象,提升他的地位,只是統治者為自己尋求思想統壹的手段,是統治者為所欲為的催化劑。

所以後人的篡改,加劇了孔子思想的扭曲,是愚蠢的行為。試想這種篡改如何能讓孔子不難過。這是壹件非常發人深省的事情。這不僅是孔子的悲哀,也是中華兒女最大的悲哀。

  • 上一篇:國慶英語作業怎麽布置
  • 下一篇:【脫胎漆器介紹】什麽是脫胎漆器,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