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汙染袋處理
在食用菌生產中,使用木屑、棉籽殼、玉米芯、葵花籽殼等木質素和纖維素含量高、質地堅實的原料作為培養料。無論銀耳或其他蘑菇的菌袋汙染有多嚴重,都可以將菌袋收集破碎,加入3%的石灰粉攪拌均勻,然後堆放,對物料中的石灰粉進行滅菌。“悶”了兩天,把材料攤開,讓太陽暴曬晾幹待用。
(2)配料比例
各種竹、木、農作物稭稈、種殼、雜草均可作為栽培竹蓀的原料。用處理後的汙染物料栽培竹蓀的配方如下:
壹個配方:汙染料60%,雜木屑18%,大豆稭稈20%,過磷酸鈣1%,石膏粉1%。
配方二:汙染物50%,棉花稭稈或玉米稭稈30%,雜木屑19%,過磷酸鈣1%。
配方三:汙染物料35%,竹片(竹絲和竹片均可)30%,雜木屑19%,棉籽殼15.4%,混合肥料0.6%。
配方4:汙染物料35%,玉米芯30%,棉稈或葵花稈33%,過磷酸鈣和石膏粉各1%。
配方5: 40%汙染物質、30%谷殼、29%蘆葦和1%過磷酸鈣。
以上配方的汙染物料為主體,其他原料要烘幹。由於各地原料資源不同,配方中所需原料可就地取材,用類似的其他稭稈原料替代,效果相同。按上述原料將配料混合,加水。料水比1: 1 ~ 1: 2,含水量60%左右。
(3)堆垛播種
采用無棚大田栽培竹蓀的新技術。它的栽培場所非常廣泛,林地、果園、山坡果場的空間都可以套種。床寬1.4m,長度視場地而定,四周設置排水溝。春天是最好的種植季節。通常南方以“驚嚇”開頭,北方可以適當推遲。選擇高溫刺竹蓀作為夏季產菇菌株。播種時,先將準備好的配料播上兩層1層菌種:如壹個配方中,可先將所有雜木屑鋪在床上,然後將汙染物料總量的50%和大豆稭稈總量的50%鋪在木屑上攤平,再將竹蓀菌種播在物料上,可以是播種,也可以是點播,然後再鋪剩下的50%汙染物料和大豆稭稈。最後覆土3 cm厚,覆土含水量18%。每平方米用竹蓀4 ~ 5瓶(袋)。
(4)間作作物
播種10天後,在畦床中每隔1米套種1穴玉米,在玉米與玉米之間套種1穴大豆,形成高低稈作物互襯,起到遮蔭作用。然後用茅草或玉米稭稈覆蓋覆蓋層3 ~ 4 cm。
(5)蘑菇管理
在自然溫度條件下,經過播種後33天的菌培養,菌絲可向料層擴散,逐漸由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菌絲攀上覆蓋土層形成菌繩。在珠柄的頂端,形成米粒般大的白色原基,逐漸長大。這期間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為85%,接種後45 ~ 50天形成菌球。蘑菇生長期在6月至9月的高溫季節。菌球生長期,早晚必須噴水1次,空間相對濕度保持在90% ~ 95%。如果菌球短時間內破了,拉把手,盡快展開裙擺。竹蓀裙上午9 ~ 12播,下午3 ~ 4點壹點。裙邊展開時要及時采收,否則會造成子實體自溶。采收後,整朵花可以曬幹,也可以用脫水機烘幹。由於產品回潮率強,幹燥後的產品要用雙層塑料袋包裝,袋口要紮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