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梅花落》被改編移植到鋼琴曲《梅花三巷》中,這首曲子是唐代顏師所托付給姜美音的。《憶紅梅》中的“戲綠花,引三招,不覺魂飛”這句話,說明這首歌在明代還是很流行的。明清時期的鋼琴曲《梅花三弄》大多表現了梅花的高潔不屈的氣節和氣質。明代《博雅心法》:“桓伊吹笛,奏梅花三招調,出神入化,後人入琴。”“三招”的意思是取三個泛音,同弦不同。
從這裏可以看出,它首先是壹首笛子音樂,然後被改編成壹首古琴音樂。值得註意的是,唐代以前所稱的“笛”,其實是現代的笛子。鋼琴曲《梅花三弄》以泛音奏出主旋律,同壹曲調在不同的徽位重復三次,故稱“三弄”。《樂府詩》卷30卷33有1解,提到了“吹笛,高奏,吹笛”的技法。今天秦樂中的“三農”音樂結構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梅花三弄》改編為清代琴簫合奏曲,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金代笛曲的風格。今天演出用的音樂是虞山派《琴曲和聲》的琴笛作曲(清顯祖編,刻於1820),節奏規整,適合合奏。廣陵派後期的交安琴譜(清代秦淮漢紀,1868年出版)節奏比較自由,曲尾前的調式令人耳目壹新。《金瓶梅》中三次提到了梅花三巷,在古代也被稱為梅花三巷。
二十二回:“有壹天,臘月初八,西門慶起了個大早,約了伯爵,把他推到官宅裏去送行。告訴小廝也準備兩匹馬。當伯爵沒有看見他們時,李明來了。西門慶坐在大廳裏的火爐旁,教春梅、蕭玉、藍翔和迎春打扮,看著李明指導並教他演奏和唱歌。女婿陳京基,正和他說話。我當時唱的是《梅花三枝》,但看到伯爵來了,應該是肯定拿著氈包進門的。”
第六十八回:“放下樂器,吳音兒上來。三個粉頭壹般坐在桌子上,【滿滿的美】火盆,唱了壹套《鐘路?”《粉蝶》中的“梅花三社”,結尾有裂巖流雲之聲。
第七十三回:聽見月娘問:“今天怎麽叫兩個新王耔?”唱不會唱,就壹味“三梅花”。"
明清金陵十裏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宋船上最流行的笛子音樂之壹。《梅花三弄》幾乎成了秦淮以八艷為代表的名妓必修課。笛聲在槳燈的陰影裏傳來,這在當時是壹道美麗的風景。秦淮河甚至孕育出“停船聽笛”“邀笛步”等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