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節日習俗“吃粽子,撐竹筏”端午節筆記銅鼓客家習俗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民俗節日,慶祝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故事傳說眾多,所以有著不同的內容。江西省銅鼓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的宜春地區。明末清初,大批粵東、閩西客家人移民至此,造成了銅鼓居民與客家人混雜的局面。時至今日,銅鼓縣仍保留著古樸的客家民風。江西銅鼓人把端午節也叫做五月節和端陽節。那麽銅鼓慶祝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麽呢?客家民俗專家朱克善說:“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插艾草、菖蒲、吃粽子、紅鹹蛋、撐竹筏或劃龍舟。端午'午'(11: 00-12: 00)要在房子周圍撒上雄黃水,用甘草煮黃豆吃,清火祛毒。孩子胸前掛壹串蒼術,頭上要蓋雄黃水。客家人講究衛生。除了平時洗澡,他們今天晚上洗澡要用艾、菖蒲、楓樹的果實煮飯降溫。當然,親戚朋友之間互相送飯,壹起聚餐也是必不可少的。”銅鼓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是三江交匯處。發源於大圍山的定江、金沙江、黃溪都流經這裏。因此,在端午節期間,當地的客家人喜歡撐竹筏。撐竹筏類似於劃龍舟,但制作更簡單。切七八根竹筍,用竹條綁在壹起。當然也有講究的:做竹筏的竹子要用刀刮下來,在排水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減輕竹筏的重量。再加上前面的竹尾是傾斜的,向前劃的時候自然阻力更小。彎曲竹尾巴的壹種方法是在火上烤。烤好後慢慢彎,然後用沾有冷水的毛巾壓壹會,烤壹會,彎壹會,壓壹會。竹尾巴會彎曲到令排主滿意的程度。竹筏做好後,銅鼓排長開始劃,壹路上可以判斷哪裏有暗礁,哪裏有險灘,從而掌握潮水。三條河流在銅鼓縣匯合,稱為三江口。20世紀50年代以前,這裏是石灘,有成堆的樹或拴著的木排、竹排。以前沒有公路,這些木排和竹筏既是車輛又是貨物,所以很多竹子都是通過水路運到九江市的修水,再運到長江沿岸的城市。銅鼓排長、奉新錫匠、高安皮匠是贛中著名的三大傑出人物。壹個傳說是馬秀才寫的壹首《灘至吳城歌》表現了銅鼓排長的豪邁精神。歌裏是這麽唱的:過了宮鈴港,下了徐灘,到了西灘,淺灘急轉彎三百裏,每壹個淺灘都要記得清清楚楚。如果妳問有多少個海灘?握住妳的手,彎曲妳的手,唱所有的海灘歌曲。在妳面前的,是武成。端午節後,銅鼓客家人喜歡吃堿水粽子,基於三個原因。第壹個是顏色漂亮,糯米堿化後是金黃色的,非常漂亮。第二家很好吃,餃子也沒那麽悶。第三個就是長時間在外出途中容易吃東西。堿性水是客家人做的。客家民俗專家朱克善說:“制堿水有兩種方法:壹種是客家人在銅鼓燒的灰叫皂河稈,放在開水裏煮制堿水。另壹種很有特色,就是我們的銅鼓是用堿性水折斷壹種叫荊條的樹枝後做成的。5月份,氣候開始變熱,容易出現中暑等各種疾病。用荊條做的堿吃粽子,可以預防這類疾病。”如今,人們仍然在端午節吃粽子和銅鼓,但很少支持竹筏。為了再現端午節銅鼓客家人吃粽子、撐竹筏的美好畫面,銅鼓縣人民政府采取了壹系列措施。銅鼓縣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王海泉說:“縣政府在縣河兩岸用花崗巖築起河堤,高6米。此外,三江口下遊不遠處正在修建橡膠壩,可以在水多的時候收縮縮短大壩,達到水少的時候放水蓄水的目的。三江口作為東部的彎曲點,與另外兩條河流——金沙江和定江形成壹個巨大的U形。到時候銅鼓的客家人就可以壹邊吃粽子壹邊撐竹筏了。”
上一篇:建材店利潤高。開建材店應該怎麽做?下一篇:家庭評價表家長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