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荏苒,過了9年。
這壹天,達摩禪師打算要返回天竺,對他的弟子們說:“我回國的時間快到了,妳們跟我學了這麽多年了,何不談談自己的所學所得。”
當時,弟子道副說:“如我所見,不拘泥經典,也不離經典,這叫做為佛所用。”
達摩說:“妳得到的是我教的表皮。”
弟子僧總持說:“我今天能夠理解的,如喜慶見阿佛國,壹見更不能再見了。”
達摩說:“妳得到的是我教的肌肉。”
弟子道育說:“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所見到的,無壹法可得。”
達摩說:“妳得到的是我教的骨骼。”
最後慧可走向前來,恭恭敬敬地向達摩施了個禮,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合手站著。
達摩說:“妳得到我教的髓了。”
於是達摩看著慧可繼而告訴他說:“昔日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這時眾弟子都默不作聲,只有迦葉大士破顏微笑。於是,佛陀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迦葉。’後來,輾轉相傳,而最後以二十八代傳到我這裏。我今天再付囑妳,妳當護持,並授給袈裟,以此作為佛法的信物。”
說完之後,留下慧可,於是就帶著眾僧徒離開少林寺前往龍門千聖寺去了,慧可從此接替了達摩,成為少林寺禪宗的第二代,稱之為“二祖”。
據說慧可在達摩蒲團之旁見到壹卷經文,那便是《易筋經》。這卷經文義理深奧,慧可苦讀鉆研,不可得解,心想達摩老祖面壁9年,在石壁畔遺留此經,雖然經文寥寥,必定非同小可,於是遍歷名山,訪尋高僧,求解妙諦。
壹日,慧可在四川峨眉山得晤梵僧般刺密諦,講談佛學,大相投機。慧可取出《易筋經》來,和般刺密諦***同研讀。二位高僧在峨嵋金頂互相啟發,經七七四十九日,終於豁然貫通。
12年後,慧可在長安道上遇上壹位精通武功的年輕人,談論三天三晚,才將《易筋經》中的武學秘奧,盡數領悟。
那位年輕人,便是唐代開國大功臣,後來輔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將入相爵封衛公的李靖。
593年,慧可已107歲的高齡,來成安講經傳法,為此特在匡教寺前修築了兩丈多高的說法臺。因慧可所講的禪理非常好,四面八方的老幼聽者甚眾,匡教寺的和尚也聽得入了迷。
傳說,有壹天,慧可自投漳河,然後從水裏漂出,盤腿打坐,雙目微閉,安詳如生圓寂,逆流而上18裏到蘆村以北,被葬在那裏。
[旁註]
雨花臺位於江蘇省南京,相傳梁武帝時期,有位高僧神光法師在此崗設壇講經說法,僧侶500余人趺坐聆聽,講得精彩,聽得入神,數日而不散,感動佛祖,天降雨花,落地為石,遂稱雨花石,雨花臺也由此得名。
禪法指心智的培育和發展,佛教對於修習是非常重視的。修習的目的在於剔除種種擾亂心智的負面心理狀態和惡劣品性,同時培育各種有助於心智成長的正面心理狀態,最終達成如實地知見壹切事物本性的最高智慧而證悟涅槃。
亭又稱涼亭,是我國壹種傳統建築,多建於路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亭壹般為開敞性結構,沒有圍墻,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它的作用就在於能把外界大空間的景象吸收到這個小空間中來。
戒刀由於系戒律所允許,僧人所佩帶的刀,只準割衣物用,不許殺生,故稱戒刀。據說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比丘欲裁三衣,便以手撕裂,損壞衣物。佛乃允許用刀子。但因六眾以雜寶裝飾,佛陀便規定用鈍鐵作刀,且分大、中、小三種規格。
袈裟指纏縛於僧眾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稱名。佛教傳入我國後,漢魏時穿赤色衣,後來又有黑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後,朝廷常賜高僧以紫衣、緋衣。明代規定禪僧穿茶褐色衣和青絳玉色袈裟,講僧穿玉色衣和綠絳淺紅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絳淺紅色袈裟,然後來壹般皆穿黑衣。
菩提達摩創立的少林禪武神功,能夠在我國生根,開花、結果,必須有堅韌不拔的傳播者,慧可擔負了這偉大的歷史使命。為了紀念二祖立雪斷臂,少林寺僧們將“達摩亭”改為“立雪亭”。
清乾隆皇帝瞻遊中嶽時,對“立雪斷臂”的故事頗有感觸,遂揮毫撰寫“雪印心珠”匾壹塊,懸掛於立雪亭佛龕上方,以戒後生:佛業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