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小企業主的保險需求

小企業主的保險需求

請給我加分,我來回答~

預測未來5年中國保險業的增長情況是:人身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5.6%;財產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6.9%;平均增幅為16.2%。

中國保險市場的實際發展潛力,可能遠遠大於用計量模型預測的發展潛力。

目前中國保險市場還是壹個有效保險需求不足的市場

中國保險市場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機問題,目前表現為壹種帶有供給約束型特征的危機。

中國保險業的“內傷”,在保險需求中的表現,主要是社會大眾對保險業的“信任度不夠”。在保險供給中的表現,主要是保險業、保險公司本身的“底氣不足”。

中國保險需求模型預測

國內外經濟學者采用的保險需求預測方法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壹是基於計量模型作出的預測;二是基於相關指標作出的預測;三是專業機構對單個指標作出的預測。出於準確性原因考慮,我們選擇了基於計量模型的預測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對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和模型的選取,可以為我們提供較好的借鑒。第二種方法即基於相關指標作出的預測方法,以及專業機構的個案需求預測方法,在這裏只是作為第壹個方法的補充或驗證。

由於影響人身保險需求和財產保險需求的因素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們在預測及其分析時,將兩者進行了分別處理。

人身保險需求預測

為了避免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未做檢驗而可能導致的偽回歸現象,我們同時采用多元回歸和面板模型。多元回歸模型的形式是:

模型解釋變量的假設有三個:壹是假定2004年GDP增長率為9.4%,2005至2010年的增長率為7.2%;二是假設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低於GDP增長率的壹個百分點;三是假設根據往年數據,人口死亡率每年遞減0.01%。這樣壹來,得出如下人身保險需求預測結果。

財產保險需求預測

由於財產保險各險種的影響因素存在較大差異性,我們對需求整體規模進行預測時,只選取國民收入(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這些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且,考慮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而非單方面作用關系,我們選用了向量誤差修正模型。這樣壹來,就有了三種預測,第壹種是只包含固定資產投資的模型預測;第二種是只包含國民收入的模型預測;第三種是既包括固定資產投資,也包括國民收入的模型預測。假定2004年至2010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2.5%,三種預測模型結果如下。

從表和圖中可以看出,三種模型預測結果同時顯示出壹個***同現象,那就是:其它年份財產保險需求增幅都比較平穩,只有2008年的財產保險需求增幅出現下滑。三種模型預測的財產保險需求增幅順序是:用只含有固定資產投資的模型,預測的平均增幅為11.9%;用只含有GDP的模型,預測的平均增幅為14.8%;用既含有GDP又含有固定資產投資的模型,預測的平均增幅為16.9%。

根據上述預測模型,未來5年中國保險業的增長情況是:人身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5.6%;財產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6.9%;平均增幅為16.2%。

如何看待這個預測結果?有三點需要說明:壹是預測結果只能是壹個參數,不能是壹個定數。二是要警惕“模型拜物教”的影響。三是要權衡模型預測結果的利與弊。

采用模型對保險供求總量進行預測,有兩個問題沒有辦法確定:壹是模型預測需要的條件很多是假設條件;二是模型本身也是對現實作出的壹種假設。因此,模型預測結果不壹定能夠代表中國未來5年真實的保險需求。

那麽,真實的保險需求究竟是多少?

最近瑞士再有壹個研究報告說,人均收入介於2000至10000美元之間的國家,保費收入的增長會比整個經濟增長平均快1至2倍。那麽,我們預測的結果只是瑞士再預測的下線,即1倍的預測數。如果是2倍,那麽,增長率應該是21%以上。簡單的說,如果“十壹五”期間工作做得好,增長率可以達到為16%,甚至可以達到21%以上。

影響中國保險需求的因素

在未來5至10年中,哪些因素會對中國保險需求產生直接影響呢?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有五大因素對中國保險需求產生重大影響:

第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目標對保險需求的影響

具體地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有三個因素會對保險需求產生影響:壹是經濟總量的增加。為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家的經濟總量必須大幅度增加。公認的口號叫經濟總量“翻壹番”。二是高速增長率。為實現經濟總量翻壹番,客觀上需要保持壹定的高速增長率。我們在預測模型中,假定的年均增長率是7.4%。實際增長率可能要高於這個比例。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宣布,中國2005年的GDP增長率為8%。根據過去的經驗,實際增長率也可能高於8%。三是消費結構、消費方式的變化。這裏值得提出的就是中間階層的形成與發展。根據國際經驗,中間階層是壹個國家的保險消費主體。

第二,構建和諧社會對保險需求的影響

國家構建和諧社會,對保險業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壹是引起政府和民眾對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社會風險等風險問題的重視,並增加這方面的投入。二是為保險業的發展帶來機遇。保險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可以發揮自己特有的作用,作出自己特有的貢獻。總之,構建和諧社會,有利於增加對保險的需求。

第三,經濟總量增加及其引起的消費結果變化對保險需求的影響

根據國際保險發展歷史資料顯示:人均GDP在2000至10000美元之間,保費增長率可以達到15%至20%。具體地說,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住房開始成為人們追求生活質量的第壹目標;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小汽車開始成為人們的首選目標。住房、汽車等現代家庭財產,與其它家庭財產相比,價值大、風險高,這些財產的風險保障問題,便成為人們在家庭生活中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安排的問題。

中國的情況也許有些特殊。根據我國保險消費市場的壹個調查,人身保險的投保率走勢是壹種倒“U”字形曲線,即兩頭低、中間高。按照居民月收入水平,若以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之間劃線,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消費者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消費者,購買人身保險的比例都偏低,只有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之間的消費者,購買保險的比例較高。

究其原因,可以理解為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購買保險的經濟實力有限;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消費者購買保險的效用出現遞減。

這又說明兩個問題:第壹,現有的保險險種不能滿足4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家庭的保險消費需要。第二,現有的保險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第四,關於家庭金融資產、儲蓄對保險需求的影響

人身保險商品與居民儲蓄具有替代性。壹般說來,當銀行儲蓄利率上升時,人身保險的需求會相應減少;反之,當銀行儲蓄利率下降時,人身保險商品的需求會相應的增加。

但是,這種規律也會因外部條件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其中,保險意識的變化,就是壹個影響中國今後人身保險需求變化的壹個不確定因素。

目前,在安全保障方面,中國大多數人的文化意識還是建立在“倫理本位”的傳統文化基礎上,其表現就是以家庭、家族為核心化解風險、解除危機。人們願意並且習慣用儲蓄的方式,應付未來不確定事件的發生。因此,對銀行儲蓄的偏好高於對保險的偏好。

其實,這種意識距離保險只有壹步之遙。如果大家能夠認識到,防範風險既可以用銀行存款的方式,也可以用買保險的方式。保險與銀行之間具有替代性,用保險方式防範風險效果更好。那麽,人們就會根據實際需要在銀行存款方式和保險方式中作出適當的選擇。

居民儲蓄余額代表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於消費後的剩余購買力。儲蓄余額實際上是居民為推遲消費所作的壹種準備。保險消費是居民消費的壹個組成部分。所以,可以將居民儲蓄余額看成是壹種潛在的保險需求。

這幾年,中國人身保險之所以得到快速發展,主要因素是城鎮居民金融資產的大量增加。隨著家庭金融資產的增加,人身保險的使用率,即人身保險保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中國的人身保險使用率在20世紀中期是0.5%;2002年上升到2.0%;2003年2.3%;2004年已經上升到2.4%。盡管與世界平均水平的4.59%(2003年)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與20世紀90年代初期不足0.5%的數字相比,則是有了顯著的增長。

目前,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總量已經達到11萬億元之多。在未來5年中,如果中國保險業能將銀行存款的10%吸納轉化為保費收人,那麽,就應該有2.5萬多億元的可以運用的保險資金。

第五,人口對保險需求的影響

人口因素對保險需求的影響,是中國的壹個特有現象,其深度和廣度超過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人口總量;二是人口老齡化。

中國總人口有12.84億,其中城市人口有5.02億(2002年)。眾多的人口提供了廣闊的潛在保險市場。但資料顯示,中國的現實保險需求則不旺,具體表現在:中國內地公民購買個人保險的比率只有20%;參加養老保險的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只有3%;購買家庭財產保險的比率只有7%;購買財產保險的比率只有15%;汽車第三者責任風險被公認為是最大的風險,然而,投保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比率也只有20%至30%。這說明目前中國保險市場還是壹個有效保險需求不足的市場。

保險供給預測與分析

保險市場的供給能力通常用三個指標來反映:壹是保險市場結構和企業數量;二是保險經營資本所承擔的風險的密集程度,常用償付能力指標和部分財務指標進行衡量;三是投入保險經營的資本規模和資產規模。按照這些指標,我們用三種模型,即法定最大自留額方法、肯尼系數方法、償付能力額度方法,分別對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的供給能力進行預測,結果如下:

(壹)財產保險能力預測結果

2005年財產保險公司的資本為285.3億元,2010年為306.4億元,資本的年均增長率為1.4%。

(二)人身保險供給能力預測:

采用與財產保險供給能力預測相似的方法,預測我國人身保險供給能力,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國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約為33億元。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20%,償付能力缺口預測值約為235億元和540億元。即到2010年底,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大約在235億元,也就是說,人身保險資本缺口約為235億元。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50%,償付能力缺口預測值約為540億元。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大約為540億元,也就是說,人身保險資本缺口約為540億元。

三種預測方法的結果同時顯示出,保險供給能力存在缺口,且有擴大之勢。同時,不管是財產保險還是人身保險,供給能力都不能滿足保險需求的需要。靠供給拉動需求,其作用的空間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壹定意義上說,中國保險市場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機問題。保險市場危機形態有兩種:壹種是需求約束型危機;另壹種是供給約束型危機。目前則表現為壹種帶有供給約束型特征的危機。

中國保險業存在“內傷”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保險市場的問題,簡單地說,是保險需求與保險供給之間的矛盾問題,或者叫不平衡問題。但這種矛盾或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麽?這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看到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從保險需求與保險供給本身相互關系來看,主要是保險供求內部的矛盾、內部的問題。所有做保險的人都知道,做保險講究的是壹個“大”字,保障的標的要多,保障的範圍要大,保障的對象要廣,要堅持大數法則。相比之下,目前中國的保險還是壹個“小”字:保險市場小、保險規模小、保險資本小,保險對社會的貢獻也小。壹大壹小形成巨大的反差。構成了中國保險市場所有問題的壹個“結”。所以,要解決中國保險市場的問題,還得從這個“結”開始,把市場做大。

中國保險業的“內傷”,在保險需求中的表現,主要是社會大眾對保險業的“信任度不夠”。在保險供給中的表現,主要是保險業、保險公司本身的“底氣不足”。如果說社會大眾對保險業的信任度不夠是保險業的“軟傷”,那麽,保險公司的“底氣不足”就是保險業的“硬傷”。

倡導全民保險意識

推行法定保險

目前中國保險市場存在的供求矛盾,即潛在需求很大,現實需求不足,其嚴重性,不在於老百姓不購買保險的問題,而在於,在這種不購買的背後隱藏的對保險的不信任。信念危機比市場危機更可怕。所以,營造保險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顯得格外重要。政策的作用,無外乎兩個:壹個是糾偏,把不正確的東西改過來;另壹個是引導,為今後的發展指明方向。為了解決中國保險市場存在的保險需求與供給的矛盾,我們呼籲大力倡導全民風險意識,推行法定保險。

為什麽提出倡導全民風險意識?

因為風險是人類***同的敵人,客觀上需要人類***同的努力才能克服。我們提出“全民風險意識”,決不僅僅是為了保險公司的業務增長需要,也不僅僅是為了保險行業的發展需要,更重要的是為了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壹個風險意識貧乏的民族,不是壹個成熟的民族;壹個風險意識貧乏的國家,不可能成為強大的國家。因此,我們認為,大力倡導全民風險意識,既是保險人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政府的責任和義務。

風險實際上是壹種“幽靈”。看不到,摸不著,卻揮之不去。對付這種“幽靈”的最好辦法,就是全體公民的風險意識的覺醒,就是對風險本質的認識,對風險本質的了解。

另壹個原因是中國經濟生活中缺乏風險意識。在中國,盡管蘊藏著巨大的保險需求,但將潛在的保險需求轉化為現實的保險需求,從而實現保險業的大發展,不是、也不可能是壹種自發的過程,需要意識形態的根本轉變。

回顧我國20年的發展路程,任何壹項經濟改革的成功,都離不開思想意識的轉變。沒有市場意識,不可能有市場經濟;沒有法制意識,也不可能有法制經濟。同樣,沒有風險意識,就不可能有風險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在經濟學辭典裏加壹個“概念”,那就是“風險經濟”。在社會學辭典裏也增加壹個“單詞”,那就是“風險意識”。這樣壹來,在我們國家經濟生活中就應該有了3種經濟、3種意識:市場經濟、法制經濟、風險經濟;市場意識、法制意識、風險意識。

只有風險意識增強了,與風險意識相聯系的保險意識才能樹立起來。風險意識、保險意識是中國潛在保險需求向現實保險需求轉化的前提條件。推進保險業的發展,首先要提高風險意識。因此,我們向全社會發出壹個呼籲,建議在我們的國家生活中,大力倡導風險意識。

保險教科書把保險分成自願保險與法定保險沒有錯。但如果把自願保險與法定保險對立起來就不對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有人擔心推行法定保險會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認為,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法定保險和自願保險都是市場經濟所需要的。

瑞士是世界上保險業最發達的國家之壹。它的保險密度是5660美元,排在世界第壹位。究其原因,壹是樹立全民保險意識;二是推行法定保險。在瑞士,不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屬於法定保險,就連火災保險也被列入法定保險範疇。將法定保險作為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每個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必須購買這些保險。長此以往,就慢慢形成了壹種深入人心的、自覺遵守的保險消費習慣。

擴展閱讀:保險怎麽買,哪個好,手把手教妳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 上一篇:請各位高手幫忙想段公司的壹些禮貌詞語,比如是上下班溫馨提示語,公司名叫《匯豐家電》,即將開業
  • 下一篇:日本人睡覺為什麽不脫襪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