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改編類電影
張藝謀導演的《活著》就是很典型的小說改編類。通過小說的手法講述電影內容。同類的電影還有《紅高粱》、《金陵十三釵》等。換了壹種藝術表達方式,肯定會帶有導演的個人風格,有時會對原著造成極大地改動,例如《白鹿原》電影,就出現了大幅度地變動,個人認為僅僅是套用了故事背景和人物關系。
改編類還有壹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長篇類小說有較為龐大和復雜的故事和內容,如何將內容局限在壹個有限的時間內講述完。例如《歸來》,因為時長限制,便弱化了對陸焉識以前生活的情節。重點表達陸焉識歸來之後的情節。 無論是《歸來》、《紅高粱》、還是《活著》,都高度還原的原著內容。雖然有刪減,但不失真,劇情緊湊而不缺失,高度還原作品。
二、時政類電影
《秋菊打官司》,《壹個和八個》都是直接反應在社會問題,通過媒體的方式,讓大眾直接參與到時政問題的討論中。而且直接使用記錄片的拍攝手法,與之前的構圖意識強烈的電影截然不同。偷拍視角,停機再拍,靜止機位,高度還原的場景,大幅度的使用。這在當時整個電影事業在進行多元探索的時候是難得可貴的。
三、反思類電影
無論是《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金陵十三釵》等,都是討論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較量。討論著體制內人的掙紮和情欲的鬥爭,而這些鬥爭和掙紮帶走明顯的思想烙印,值得人們反思。
四、商業類電影
不能不說,張藝謀電影中另壹部分可以在中國電影發展史留下痕跡的就是商業電影類型。也是因為張藝謀,中國電影史上誕生了壹個最為顯著的商業片類型——“大片”;從《英雄》開始,《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開創了中國式大片美學和傳統武俠的結合,呈現了極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張藝謀結合國際視野,使用大明星、大制作、大場面、高曝光、營銷手段等方式,將中國電影推向了經濟的前沿。張藝謀電影創作的新變化給電影人提供了很好的範本。
從這幾個方面不難看出,雖然,做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但張藝謀並不局限於自己的風格和主題。當陳凱歌沈浸於歷史與人文的反思,當黃建新沈醉於對城市迷茫的反思,當田壯壯醉心於對宗教的詮釋,張藝謀已經不單單局限於“文化批判”了。
其實張藝謀的創新突破更多的表現在拍攝手法上,也就是視聽語言的表現上。視聽語言是電影獨特的語言,那麽它的變換也就能直接反應導演的風格變換。
壹開始的《紅高粱》大面積地使用紅色,相較與第四代導演大量使用自然光,這次變化是革命性的。為了表現出對生命的禮贊,大量使用紅色。也正是這種類似於中國畫的潑墨式的手段,成了大陸電影打開國際市場的敲門磚。
緊接著,《大紅燈籠高高掛》摒棄了《紅高粱》那種大寫意的手筆,壹切的故事鎖定在四面封閉的深宅大院中。利用這個封閉的空間, 將電影中封建禮制對人的壓制表現到了極致。尤其是在影片最後使用的連續疊化中的“囚”字形結構,直接表明了主題。張藝謀的拍攝手法其實更多的是對第四代導演的紀實類拍攝手法的顛覆,更多地打開了人們對電影的探索。
之後,《秋菊打官司》更是讓人大跌眼鏡,偷拍視角的引用,紀錄片化的風格。徹底打開了人們對電影本質和內容的探索,不必拘泥於形式。也正是這種土的掉渣的表演直接反應中國農村的本質現象和對法制的思考。又壹次引起了國際的註意。而後《壹個都不能少》和《我的父親母親》都采用了非演員的方式,拍攝手法也更簡潔,直接用靜止鏡頭。使得更具有中國特色,更加真實。
而後的《活著》,小說式的講述方式,更加彰顯的張藝謀的功力。相較與陳凱歌執著於對歷史和人文的思考,張藝謀更多地在探索電影的多元化。可以說,陳凱歌研究了電影的深度,張藝謀探索了電影的廣度。
最後,我們來討論壹下張藝謀電影中所承載的東西。
壹、悲劇情節
這其實不算是張藝謀的個人風格,第五代導演都偏愛悲劇。可能是特殊的歷史時期導致的。 張藝謀電影中,直面個人人生悲劇的影片是其電影藝術的代表,比如講述個人英雄悲歌的《紅高粱》;女性悲劇視角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講述人生悲劇的史詩視角的《活著》等。
這些電影的內涵性和價值往往都是嫁接在人物和事件的悲劇情節之上的,而其實第五代導演都喜好將人物放置在歷史的大環境中對其進行人性的拷問,去揭示人與社會,人與歷史還有人性的卑劣性。表達這些問題,悲劇的表達方式無疑是最恰當的了。
二、抗爭的女性形象
歷史上女性在社會中只是作為男性的附屬,失去了應有的話語權和地位。 女性的定位是以男性為坐標,處處體現出男性 的價值判斷和審美趣味。而在張藝謀的電影中,女性形象多為抗爭的女性形象。從《紅高粱》到《金陵十三釵》 展現了中國不同時期的女性在社會地位中的真實寫照,是按照不同時期男性的觀賞愉悅不同而安排女性的命運,由此表現出中國兩性關系雖具有隱蔽性,卻又不乏可見性。
三、濃烈的色彩
無論是《紅高粱》那種寫意式的大紅,還是《滿城盡帶黃金甲》中那給人印象深刻的漫山遍野的菊花。都無不彰顯這位導演表現手法的彈性與張力。可以說,張藝謀的色彩運用成為壹種辨識度,壹種標簽。大量的、精準的使用色彩表達出導演對電影的掌控力。
其實總體來說,張藝謀壹直在求變,不斷在突破,同時也保留著自己的個人烙印。張藝謀無論是對中國電影本體的創新,還是對電影產業的商業化發展都有著顯著的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