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惠女服飾的特征

惠女服飾的特征

惠女服飾,可分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凈峰兩個類型。她們整體調和,渾樸大方,富麗堂皇。不同的是,前者鬥笠較大、厚、重,笠面和尖頂有小弧度,尖頂有小棕色漆紅;後者鬥笠較細、薄、輕、小,笠面和尖頂平切,尖頂沒有鑲紅棕片。前者頭巾多為藍底白花和綠底白花;後者也蒙頭巾,但多為紅底白花,中青年婦女多把雙辮子折在頭頂的兩側,包上頭巾似有梭角的感覺;手上也提有竹籃。從整體上看,惠女服飾的色調柔和莊重,自上而下色調逐漸加重,給人以沈穩感。由於不論春夏秋冬,她們總是把頭包得嚴嚴實實,卻讓肚皮露在外頭,褲子又特別的寬大,民間戲稱之為“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

惠女服飾顏色艷麗,衣褲除太青蘭、蘋果綠、黑色以外,還有白底柳條花紋或上下綠白拼接而成的。冬春季多藍、黑色,夏季多蘋果綠、白地柳條線或兩色套裝。上身穿的是斜襟衫(截衫),又短又窄,衣身、袖管、胸圍緊束,衣長僅及臍位,肚皮外露,襯托出女性身段的曲線美;袖長不到小臂的壹半且緊束,袖口滾接二環節,壹環為黃或金黃色,壹環花布;上衣下擺弧度為橢圓形,向外彎展至袖攏,使腰間五彩塑料絲褲帶和銀褲鏈顯耀示人,又可避免勞動時弄臟衣沿衣袖。其花紋圖案大都是不規則的細點、細紋、細塊等。下身褲子多是黑色的,也有深藍色的。褲筒甚為寬大,褲頭只到臍下。褲式腰圍小、臀圍大,褲筒為30厘米,大筒褲的褲腳則有的寬達40厘米,因其寬闊,故移步迎風搖曳飄蕩,風韻飄逸,也便於生產勞作,海水打濕、汗水浸漬,風壹吹很快就幹了。中老年婦女穿的是大筒褲,褲腳寬約36厘米,褲頭為臂部的壹倍寬,年輕婦女多穿褲管寬大的西裝褲,用黑色線布或尼龍布制成,只在婚禮、葬禮、回夫家或外出做客時,才穿傳統的寬綢褲。婦女婚裝則用全套黑色絲綢衣服,式樣與平日相同,但無繡飾,顯得典雅端莊。黑、藍基調上所綴繡飾,打破服裝的呆板格局;色彩不佻不亂,至為和諧,藝術效果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袖套則多為從事勞動的青年婦女所用,壹般為黑、黃、藍三色,袖套上配有悅目的色彩線條和圖案,與上衣相配,更有新意。袖套除了幹活時可以保護衣袖以外,還有夏天防曬(惠女服飾衣袖較短)、冬天禦寒的作用。

褲帶上的銀褲鏈也是惠女服飾的重要內容。穿上寬筒的黑褲時,通常都用四至八條編織帶紮緊褲頭,這些編織帶壹般都是用色彩鮮艷的塑料絲編織,多為紅色和藍色,圖案精巧,總寬約7至9厘米,顏色分外醒目;已婚婦女則多加上銀褲鏈,懸掛在臀部上,把腰部、臀部構成的曲線美襯托出來。銀褲鏈先前只有壹兩股,最多也只三股,後來逐漸加多,增加到五股、七股不等,最多的達九股,以多股為佳。那些銀褲鏈壹般是結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銀褲鏈越重越體面。

頭飾則花樣繁多,不同場合、不同年齡的頭飾有明顯區別。頭上的裝飾主要是頭巾和鬥笠。花頭巾為四方形(約66厘米),頭巾上有不同的顏色和小朵花紋圖案,白底上綴綠或藍色小花,或藍底、綠底上綴小白花,或紅底上綴白綠花,戴上頭巾時多綴上大小不同、式樣各異的塑料花,折成三角形包系頭上,有擋風防沙、禦寒保暖和保護發型的作用,更能美化臉部,與黃鬥笠搭配,十分和諧。每條頭巾的花紋均不相同,但都比較清晰、淡雅、悅目。中青年婦女的發型相對簡單,在頭上留壹束頭髻,俗稱“中撲”,“中撲”前部橫二三把彎型塑料梳子,“中撲”分兩股合“邊髻仔”編兩條辮子,在頭頂橫置壹條,用別針固定,戴上花頭巾;而夏天則梳“剪頭髻”,或把辮子分散在腦後,或用假發散於腦後兩側,不戴花頭巾,整個頭飾簡單易梳,樸素大方,頗符合其家庭主婦因勞作力求簡便的需求。未婚青年婦女頭發則還留有劉海,頭巾與兩髻秀發、額前劉海配搭既和諧又自然。圓形尖頂的鬥笠則塗上黃漆,具有防日曬雨淋的作用。鬥笠是竹子編的,鬥笠上裝飾四個綠色塑料扣子,笠裏同樣裝有四個扣子用以固定兩條帶子,帶子很長,沿臉上花頭巾邊緣紮於顎尖上,余下的部分則掛於笠下特備的紅絨絲環中,帶子多為白色,並以紅、白、綠等色絨線繡有各種圖案。鬥笠兩側的邊緣綴有幾朵絹花、塑料花、絨花等,有的還在鬥笠裏面夾上香紙、畫片、卡片等等。年輕姑娘壹般每人都有幾頂黃鬥笠,中年婦女的鬥笠則基本類似,飾物較少。由於頭巾捂住雙頰下頷,把臉包得只露出眼、鼻、口狹小的壹部分,而鬥笠又戴得很低,熟人也很難壹下子認出鬥笠下的人是誰。早年有些婦女頭戴前伸黑頭罩,上作雙角獸狀,鬢插三支劍形銀簪。年老的婦女壹般在腦後梳壹發髻,近似長方形,然後套上發網,壓平,左右各插壹個別子,上方和中部各插壹支梅花,再圍上壹條五尺長的黑巾,在發髻邊纏繞兩圈,留著繡有綠色花紋的兩端於身後,用飾著五朵花的別針固定,並插上大塑料花,使整個發型既莊重大方,又不失秀麗纖巧。惠安女蓄發為髻的花樣很多,其中最令人贊嘆的是“簸箕髻”和“短棍髻”。“簸箕髻”以竹片範圓框,魚骨為架,直徑約2尺許,高戴頭上,將頭發攤開,團團敷滿,分綹紮牢,然後再插些銀指釵為點綴,形如簸箕,又似佛菩薩的毫光。由於“簸箕髻”的梳洗,起碼需三四個幫手,耗費半日,所以要兩三個月才能梳洗壹次,美則美矣,卻太繁復費時,故今已不多見。

惠安女出門時大多戴有精制的銀手鏈,把折疊整齊的小花帕壹半綴於腰側襯衫口袋,壹半露在外面;手中則提著精美的小竹籃子等。在舊社會,新婚和沒有生育的婦女蒙著黑紗,這是為了躲避見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這種黑紗只有睡覺的時候才摘下來,甚至在夫妻睡覺關燈時,才摘掉,它使壹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沒有認出對方是自己的妻子。此外,年長的惠安女還有在門牙兩側各鑲壹顆金牙做裝飾的習俗,現已不再盛行。

  • 上一篇:怎樣腌酸黃瓜
  • 下一篇:戲劇的種類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