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每周評論》、《晨報》、《國民公報》、上海《時事新報》、《民國日報》。
1、《新青年》:是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壹份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雜誌,原名《青年雜誌》,第二卷起改稱《新青年》。在五四運動期間起到重要作用。
自1915年9月15 日創刊號至1926年7月終刊***出9卷54號。由陳獨秀在上海創立,群益書社發行。該雜誌發起新文化運動,並且宣傳倡導科學、民主和新文學。
2、《每周評論》:陳獨秀、李大釗辦《每周評論》的意見,得到張申府、周作人、高壹涵的支持,加上胡適、錢玄同、劉復、馬裕藻、沈尹默等人對《每周評論》也支持。
最後確定《每周評論》編輯部設在北大紅樓文科學長辦公室,發行所設在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米市胡同79號安徽涇縣會館。參加的人交5元大洋,做開辦經費。
3、《晨報》初名為《晨鐘報》,1916年8月15日創刊。李大釗曾任第壹任總編,並寫代發刊詞《晨鐘之使命》,不久辭去。
1918年9月,因刊載政府向日本借款消息被封閉。同年12月,報章改名為《晨報》後重新出版。 由於《晨報》先後依附多位軍閥,1928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入北京後壹度停刊。
1928年8月5日,由閻錫山操縱再度出版,改名《新晨報》。閻錫山撤出北京後,恢復《晨報》報名。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中國的“九壹八”事變後,依附南京國民黨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停刊。
擴展資料:
馬克思主義報刊經過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出現了第 1批馬克思主義報刊。它們是在中國***產黨建黨過程中誕生的。
中國***產黨上海發起組在1920年 5月成立後,很快就出版了壹批馬克思主義報刊。這年8月創辦了通俗的工人刊物《勞動界》,9月將《新青年》改組為中國***產黨上海發起組的機關刊物,11月創辦了秘密的刊物《***產黨》。
同時,北京***產主義小組創辦了《勞動音》,廣東***產主義小組創辦了《勞動者》、《勞動與婦女》等。這些報刊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國際***產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的經驗,介紹馬克思主義同無政府主義、社會改良主義所進行的鬥爭,為中國***產黨建黨進行了思想與理論準備。
這些報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是中國新聞史上的新現象。它們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報刊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報刊業務的改革五四運動時期的報刊進行了大規模的業務改革,主要包括:
1、開展各種思想觀點的自由討論, 實行百家爭鳴。
2、發揚中國報刊重視政論的傳統,發揮政論的戰鬥作用。
3、提倡白話文,確立了白話文在報刊上的主導地位。
4、改革副刊,把副刊辦成介紹新知識、傳播新思想的園地, 湧現出象《晨報》副刊 (第7版),《民國日報》的 “覺悟”、《時事新報》的“學燈”、《京報》副刊等這樣壹批著名的報紙副刊。
5、報刊文體的創新,“隨感錄”、“新聞述評等是最受讀者歡迎的新的體載。
6、新式標點符號開始在報刊上使用。
百度百科-五四運動時期報刊
百度百科-每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