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無槍托結構步槍“尚能飯否”?

無槍托結構步槍“尚能飯否”?

無槍托結構步槍“尚能飯否”?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國產新壹代步槍系統首次公開亮相,期待已久的新步槍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新步槍的首次亮相是作為單兵作戰系統的子系統,最顯著的特征是摒棄了95式步槍家族的無槍托結構,采用傳統的有托結構設計。

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壹些軍事大國,逐漸淘汰無托結構步槍,重拾有托結構。隨著科技發展,有托結構步槍已經大幅縮短了長度,無托步槍的便攜優勢逐漸縮小,人們對有托與無托的爭議更是愈加激烈。

無托結構步槍的誕生。

二戰結束後,各國紛紛將突擊步槍作為軍隊的主力裝備,突擊步槍的結構設計與制造工藝水平不斷提升。為了減輕士兵的負重,增加步槍的靈活度,槍械設計師巧妙地設計了無槍托結構步槍。

所謂的無槍托結構並不是取消了步槍的槍托,而是將槍機組件、供彈系統等裝置後移布設,步槍機匣直接抵肩,而不需要再單獨設立傳統的槍托。傳統槍托的取消,既能為步槍減少壹定的重量,還可以在不縮短槍管長度的前提下縮短槍支總長。相比有托結構步槍,無托結構步槍擁有更為友好的便攜性。

雖然無槍托結構並不具有多麽深遠意義的變革,但這種創新的設計思路獲得了眾多國家的青睞。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有三個國家將無槍托結構步槍列為軍隊的制式裝備。無槍托結構也不僅應用在了突擊步槍,沖鋒槍、霰彈槍、狙擊步槍、機槍等各類槍械也均有廣泛的應用。

無托步槍的優缺點。

前文提到,無托結構步槍具有重量輕、長度短的優勢,便於在裝甲車等狹小空間內攜帶使用。不僅如此,無托結構步槍的握把位於彈匣前方,無托結構步槍的重心也往往會設置在握把或握把周邊的位置,既能提升據槍動作的舒適感,還能允許射手在緊急情況下單手操縱步槍射擊。

即便是雙手操槍,無托結構步槍的重心比有托步槍的重心更靠近身體,轉動慣量也更小,方便快速瞄準射擊。此外,無托結構步槍的抵肩部分是步槍機匣,與槍機組件在同壹直線,有利於提升射擊精度。

無托結構步槍有許多優勢,但也存在壹些難以避免的天生劣勢。由於彈匣後置,使用無托結構步槍時非常不便於臥姿仰角射擊。無托結構的槍機組件位於後方,如果子彈發射藥燃燒不夠徹底,會產生刺激性燃氣幹擾射手。

無槍托結構步槍的拋殼窗往往都非常貼近射手面部,不允許射手換左右手射擊。此外,無托步槍還存在換彈匣慢的缺陷,需要射手進行大量的練習來彌補,無托結構步槍的槍托也不便於調節長度,需要額外加裝調節裝置。

自無托步槍誕生起,人們對有托與無托的爭議就未曾中斷。或許是無托步槍在特定環境下不利於戰術動作的施展,美、俄兩個軍事大國壹直堅守常規有托結構的AR與AK系列步槍。

有托與無托之爭。

隨著研發的深入,無托結構步槍的壹些缺陷得到了應對。例如,改善槍支零部件的工藝,使用新型彈藥,來減少發射藥燃氣對射手的刺激。將拋殼窗設計為左右可調,射手根據自己的習慣設置左拋殼或者右拋殼,同時,還可改良拋殼的方向與角度,盡可能使拋出的彈殼避開射手。

盡管如此,無托結構步槍的壹些缺陷仍舊是無法改變的,例如彈匣後置對實際應用的幹擾。另壹方面,隨著槍械制造與發射藥工藝的進步,傳統有托結構步槍能夠承受的膛壓越來越大,已經完全能夠在不影響射程與精度的前提下縮短槍管,從而縮短槍支的整體強度。

傳統有托步槍同樣具備了出色的便攜性,並不會存在類似於無托結構步槍的天生缺陷,綜合優勢看似越來越大。

上世紀風靡壹時的無托結構步槍開始失去了各國的寵愛,有托結構步槍似乎更符合現代戰爭的需求。使用無托結構步槍的軍事大國也越來越少,法軍決定進口HK416有托步槍來替換FAMAS無托步槍,英軍特種部隊早些年就壹直在使用美國AR系列步槍,而中國同樣將下壹代步槍設計為有托結構。

有托與無托之爭似乎在現階段有了勝負,但並不能說無托結構步槍只是曇花壹現。無托結構步槍為步槍的設計提供了創新思路,或許,在無殼彈藥步槍、激光槍等新概念槍械普及之時,就是無托結構步槍重返神壇之日。

  • 上一篇:新媒體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 下一篇:日本民眾去寺廟進行“初詣”,妳對這種習俗文化怎麽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