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在漸漸消失... :[只看樓主] [關註此帖] [百寶箱使用幫助] 作者:Ravo 提交日期:2006-12-8 3:02:00 從端午節,到中醫,再到龍的傳人,下壹個又會是什麽? 這讓我聯想到壹個乞丐,在壹路伸手乞討的同時,又把自己的飯碗、筷子等壹些生活用品到處亂扔,等到需要用到這些東西的時候,該去哪裏找回來呢? 中國,作為壹個發展中國家,在逐漸發展的同時,居然忘了自己是誰?而且還把自己潛在的財富,拱手亂扔。韓國佬揀走了端午節和中醫,小日本揀走了龍,他們像得到寶物壹樣珍藏了這些被中國所丟棄的財富,要知道這樣的財富不是壹日就能生成的啊!這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呀! 下壹個被拋棄的將會是什麽呢?作為中華大國的國民,我們該做些什麽吧?我們怎麽可以眼睜睜的看著傳統文化的消失?壹個沒了傳統、沒了信仰的民族將是多麽可怕! 傳統文化正在城市中消失 (黃雅婷|文) 90高齡的南懷瑾先生是人稱“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裏,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國學大師。這位著作等身的老先生學養極其深厚,對文學書法、詩詞曲賦、醫蔔天文、拳術劍道及儒釋道等均有研習。昨天下午在壹場題為“傳統文化與大眾傳播”的講座中,南懷瑾與滬上學者***同探討了當代中國社會所面臨的文化、傳播、教育等方面的問題。 “長袍”的文化力量 多年來,南懷瑾壹直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老先生笑言:“我這壹生走南闖北,不管去哪裏,總是壹身長袍。”而這壹身“中國標誌”在關鍵時刻還幫了南懷瑾不少忙。據說他有次出訪美國,在通過舊金山海關時,帶的幾大箱草藥讓海關官員產生了懷疑,但長袍在身的南懷瑾儀態慈祥,隨行人員指著他對官員說:“這位先生被稱為是中國現代的孔子。”關檢人員立即恭恭敬敬地將他們放行了。對此,南懷瑾感慨良深:“衣冠文物素來是壹個國家文化的象征。代表日本文化的和服實際上是我們三國時從吳地傳到日本去的,舶來品尚且成為他們的國粹而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卻在當今社會逐漸丟失。外國人來看我們的故宮會贊口不絕,但那是我們老祖宗創造出來的;但他們若懷著對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憧憬再看國內壹些城市往往又會失望,覺得到處都是西化的痕跡。我們現代人守住和創造的屬於本民族特色的東西太少了。” 大眾傳播應道德自律 曾在新聞出版界工作多年的南懷瑾對目前大眾傳播的現狀也極其關心。他反對時下流行把各新聞載體統壹叫做“媒體”的說法,他認為新聞事業應該是“文化的先驅”,而“媒體”壹詞只反映了“中介”的含義,並沒有體現輿論的先驅力量。其次,他認為新聞出版業的道德責任還有待重新建立,“比如,新聞界壹直奉行‘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金科玉律,導致有些記者往往過分註重對細節的描寫而忽視新聞的輿論導向。”南懷瑾還提倡年青人多學習壹些新聞出版界老前輩嚴格的道德自律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教育是個“百年問題” 南懷瑾有著特殊的教育背景,從私塾走來,讀過西化的“高等小學”,對滿清的科舉體制也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認為當今中國所面臨的壹切問題的根本都是教育問題。他指出,如今社會有壹股壹切向“錢”看的風氣,“很多人抱怨社會上出現各種各樣的貪官,但實際上這些人都是從老百姓家裏走出來的,如果他們有問題,那壹定是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問題,所以說教育是150年來中國社會最大的問題。”他笑稱自己讀高小的時候是“背榜第壹名”,即除了古文成績很好之外,其余如英文、物理、化學等壹概不行,因此他只讀了半年就堅持不下去了,但自己並不以為意,他相信很多讀書人都是自學成材的。 而現在很多家長喜歡把自己人生中沒有實現的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給孩子帶來很重的壓力,這是十分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壹種心態。“而且現在的孩子,倒是數理和英文都不錯,反而是古文底子差,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極為不利,是亟待增強的。”
上一篇:智能小車ppt項目背景怎麽寫下一篇:有沒有類似於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俄羅斯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