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李白寫關於清明節的詩句

李白寫關於清明節的詩句

1.關於清明節的詩李白寫的

清明節古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裏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壹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2.李白寫的有關於清明節的詩

1、漫見新柳嬌眼垂,疑君逸影踏風歸。

--清明祭詩> 2、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長安清明> 3、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有關清明節的詩句。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4、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閭門即事> 5、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寒食上冢> 6、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有關清明節的詩句。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 7、遊客趨梁邸,朝光入楚臺。

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

雄風乘令節,餘吹拂輕灰。--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 8、滿城風絮壹層紗,寂寂青山不見家。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間孤月映梨花。--清明> 9、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10、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途中寒食> 11、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1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13、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蘇堤清明即事> 14、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夜> 15、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歷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壹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3.清明的詩意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白話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清明詩歌的釋義

《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淒冷,歷來廣為傳誦。第壹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淒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搜索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作品名稱

清明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者

杜牧

作品原文

清明⑴

清明時節雨紛紛⑵,路上行人欲斷魂⑶。

借問酒家何處有⑷?牧童遙指杏花村⑸。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清明:二十四節氣之壹,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秋千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秋千,嬪妃做秋千之戲。

⑵紛紛:形容多。

⑶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壹樣。斷魂:神情淒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⑷借問:請問。

⑸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白話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4.清明的詩和意思

原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文解釋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壹樣迷亂淒涼。向人詢問酒家哪裏有,牧童遠遠地指了指杏花村。

詞語解釋

紛紛:形容多。

斷魂:形容十分傷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本詩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詩文賞析

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長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發掘出許多漢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測大約在壹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大規模地釀造白酒。到了唐代,村裏酒店已經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聞名於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飲酒作詩,但杜牧的《清明》詩家喻戶曉。據說,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經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詩大意是清明時節,本該家人團聚,可是對於冒雨趕路的行人來講,不禁心情迷亂,難以平靜,好在找到了解脫的形式。全詩自然流暢、通俗易懂、余味無窮。

5.關於清明節的古詩,三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路上的行人心中煩悶,像是丟了魂似的。請問哪裏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著遠處的杏花村。這首詩語言通俗易懂,竟境含蓄優美,寫雨中行人的憂愁,但不令人消沈,具有很好的藝術效果。

《清明》(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譯文

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壹切對於我來說都顯得很淡漠,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在清明節的壹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壹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譯文

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地遊玩,目睹春色已到遠山,四周壹片碧綠。乘著興致追逐隨風飄飛的紅色花瓣,穿過柳絲飄搖的小巷;感到困倦時,對著溪邊流水,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休息。

休要推辭這杯酒,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壹片片飛散了。況且今日是清明佳節,又遇著晴朗的好天氣,極宜遊樂,但不可樂而忘返。

  • 上一篇:日本人的色彩喜好是什麽?
  • 下一篇:求400字作文 謝家鄉的壹處風景 我河北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