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獻 綜 述
服裝是人類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之壹,它是人的整個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於自然層面的人,服裝是肌體受到保護和愉悅的穿戴類生活物件:對於社會層面的人,服裝是體現審美、展示素養、標明身份和區分社會屬性的衣著類符號。狹義地講,服裝是彰顯個體存在的物質構成和手段:廣義地講,服裝是民族和國家的重要象征之壹,體現其文化藝術、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壹方面,服裝因其特殊的使用功能不斷滿足著人類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另壹方面,儀態萬千的著裝面貌與主體審美壹起架構了人類精神領域的文明,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服裝文化美景。
壹.課題背景分析
現代服裝結構設計,多運用立體思維對效果圖進行審視和對款式造型外觀進行分析,深刻理解款式的立體構形關系,認真研究款式造型所賦予服裝的藝術風格,深入理解服裝結構與人體曲面的關系。它壹般分藝術造型與技術造型兩部分。前者運用服裝三維空間概念和形式美的法則及造型手段對款式設計進行添加、削減、重復、省略、誇張、變形,通過立體的想象做出其**結構,最終在造型上符合款式設計的要求。後者是通過結構展開和特技工藝流程,根據服裝款式設計的需要,類似壹邊操作、壹邊修改,使在平面效果中較難處理的服裝凹凸、褶皺、曲線、浪勢和復雜的線條在結構設計中得到充分的表現。
每壹個時代,每壹個時期,每壹個領域,都會有某種先進的或是流行的精神思潮,這種特定時期的特定精神思潮,也必然會在服裝設計理念追求上體現出來。1960年代在文化上是“反文化的時代”,是20世紀中變化最大的年代。傳統的文化形態,價值觀念,思想意識,乃至時裝上的典雅主張都被拋棄。1960年代社會經歷了巨大的改變,越南戰爭,美國民權運動,歐洲的各種激進政治思潮,中國的**等等。這個期間,高品位的典雅時裝被年輕人拋棄,他們追求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新設計,激進的發型、連褲襪、超短裙、嬉皮士風格等大行其道。如果說20世紀60年代是以反叛為標記的,那麽1970年代可以說是缺乏性格的10年。這個時期,越南戰爭即將結束,西方國家爆發了石油危機,美元貶值,1950年代開始的經濟繁榮成為史跡,1960年代的樂觀主義被新壹代的悲觀主義所取代,這10年是沒有品位的10年。厚底鞋、熱褲、聚酯纖維襯衣、喇叭褲、懷舊風、毫無未來感的“蓬克”,閃閃發光的迪斯科裝是這壹時代的主流。而1980年代又從動蕩、反叛、挑戰回歸到平穩、保守和安於現狀的時期,產生了特有的“雅皮士文化”。所以,體現不同時期服裝設計理念的載體,當然落在了前衛時裝設計師的身上。因此,前衛時裝的設計理念能夠引導壹個時代,壹個時期,壹種特定的精神理念。
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南北氣候的巨大差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間美術樣式和民間服飾風格。這些樣式和風格是千百年來風俗習慣積澱的結果。例如,民間美術裏的西北黃土高坡的純紅、純綠的肚兜,婚慶場合所穿的綴有各種紋飾的大紅襖、馬夾、香荷包等。在江南和嶺南壹帶,與黃土高坡強烈鮮艷的色彩相對應的是民間服飾的典雅清秀。所有這些獨具特色的民間服飾風格,都為前衛時裝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意識的養料。
二.課題研究目的意義
設計是服裝形成的先導,是對服裝材料選擇和服裝制作的設定。離開設計,服裝則處於無意識狀態。法國著名設計大師Christian Dior曾說:“凡是我所知道的,我所看到的,聽到的壹切,都可以歸結到衣裳上去。”
創新設計是壹切設計的靈魂,前衛性服裝造型結構設計在常規服裝形態上更註重變化,可以說是在具象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抽象結構的誇張。
在當今這個時代,東西文化的沖撞,使我們進入了壹個精神紛雜的時代,個體的個性化就是當代的主旋律。這種個性的時代,對前衛時裝設計師而言,要求更高了,更難了。在前衛性時裝設計領域,要求著更具個性化的時裝設計語言,時裝設計精神,當然也更能激活具有極大潛質才能的時裝設計師的靈感。
日常生活裏,我們周圍的人來人往的穿著打扮,大多是壹種所謂的“視覺性疲勞”,當這個群體中偶爾有壹個衣著獨特、具有標新立異的人時,人們的視覺感應系統往往都會為之壹震,這樣的日常視覺體驗,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這就是“前衛性的時裝”效應。
構成前衛時裝完整概念的,除了上述的創造意識和靈動之美的內涵外,還應具有藝術之美的理念特點。所謂藝術之美是構成創造意識和靈動之美的總括。符合美的規律的風格樣式,就壹定會具有藝術之美的品格。簡潔的講,所謂美的規律,就是無論從服飾的點綴、色彩的配置、質地的對比、尺寸的合理,都能夠完美地使人達到視覺感官的愉悅,帶來美的新的體驗。同時,體現藝術之美的時裝設計,必須具有設計師本體的藝術設計理念。設計師主要針對傳統經典的完美之作,予以否認和摒棄,從而換取從形式到內容的“破舊立新”,強調個人主觀感受,宣揚愉悅的樂觀精神。
時裝的更新變換,從某種程度上是得益於永遠追求新異的前衛藝術的啟迪和策動。前衛時裝是時代藝術與精神的鏡子,它既可以窺見人類文明的歷史,又可探知某種未來的可能性,它具有潛移默化的精神與藝術的感染力,能夠引導人們認識服裝藝術的更高境界。
三.課題研究內容
所謂結構是指組成某壹特定事物各要素之間的組合,連接方式。結構作為服裝設計科技美內容要素,即承載著服裝的技術要求,也是結構部件功能的載體,因此,結構要素只是使技術功能得以成立的手段,但服裝設計中的結構要素是嚴格遵循外部世界的客觀規律的,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對其科學的總結成形的產物,是科技運用創造的服裝設計產品的內形式。
服裝的結構是依據人體形態而構成的,無論服裝造型怎麽誇張變化,始終保持著人衣之間的緊密關系,這是毋庸置疑的。服裝結構設計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日本原形法、美式原形法、實用原形法、比例分配法和短寸法等等。
服裝款式設計的具體實施中有平面造型和動態變化造型的特點。服裝的立體意識和款式由平面轉化為立體的造型實踐,是服裝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運用立體思維活躍的造型,揭示出服裝細部的形狀、各部位的吻合關系、研究整體與局部的組合形態,是服裝結構設計的基本特征。服裝造型結合人體形態,適應於人們的各種活動。對有軟雕塑之稱的高級時裝、晚禮服時裝、藝術表演時裝而言,它們雖形態優美,裁剪卻難以琢磨:僅僅采用平面展開的造型方法,往往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只用立體裁剪方法又缺乏想象力。設計制做這種服裝時,運用立體裁剪與結構設計並行效果較好。服裝被稱為“流動的雕塑”,而雕塑又被比喻是凝固了的音樂。結構設計師應該同雕塑藝術家那樣,運用立體思維進行創作,即在身形架或真人身上直接進行立體造型和量裁制版,運用立裁與打版技巧相結合的手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服裝造型。
前衛是壹個突破常規格局、表現超前意識的風格概念。前衛必須在壹個相對範疇內才能成立,沒有“後衛”就無所謂“前衛”,前衛不能脫離它的對應“後衛”而孤立存在。前衛的核心是突破常規性的創新,而非沿襲式的改良,這使它在產生之初便帶有濃重的“離經叛道”的色彩。前衛服裝的實用性不如它的概念性強,構成前衛性的基本形態特點為:造型元素誇張新奇,搭配制作方式獨特,用料品種和方式反常規,最後成衣效果使人產生壹定視覺上的陌生感和心理上的距離感。前衛性給人們的慣常認知方式造成跨度,這是前衛性的獨特之處。
前衛形式的服裝設計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各種材料質地的組合配置來表現,尋找不同的質料,或者將常用的材料經過再次設計而獲得新的表現方式。在材料的造型上追求強烈的對比、誇張、奇特、時尚、刺激,力求通過變化較大的個性元素使著裝得到強調和突出。
前衛藝術形式都在破壞傳統現實主義原則,使服裝呈現前所未有的形態。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構成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現代藝術新思維方式和創作觀念為設計師所接受,並化為時裝的語言。此外,運用“通感”的方式,把音樂、繪畫、舞蹈、建築等姐妹藝術形式轉化為服裝設計元素。在對前衛藝術的借鑒時,要考慮到服裝材料的特性以及著裝的適體性,要以藝術作品所體現的真、善、美的精神內涵運用到服裝中,決不能復制,壹定要有原創性。
材料是服裝的“骨肉”,是設計的物質載體。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嶄新的可用於服裝的材料層出不窮,結合豐富巧妙的想像力,不同的材料搭配能夠產生更加豐富的服裝效果。
服裝結構設計與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強調將嚴密的科學性和高度的機能性相結合,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結構設計的升華也起著推動作用。服裝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體,藝術想像力起到先導作用,它常把科學技術引向研究開發領域的前沿。每壹種有關服裝技術方面的發明和革新,都會給服裝的發展帶來重要的促進作用。科學的發達使許多設計師渴望通過材質來表現服裝新觀念、新創意、新時尚,特別是以具有前瞻性納米技術,生物科技,信息科技為主導的新時代的出現及新環保纖維的問世,防紫外線纖維,溫控纖維,綠色生態等功能性材料的問世,以及發光、金屬質感、塑料、玻璃等材料的運用,都給服裝設計師帶來了更廣闊的創意思路。
四.課題研究方法
我在本次研究的課題中就著重於將服裝前衛性結構,和前衛性面料運用於服裝設計之中。而且我認為將服裝大膽獨特的結構應用於服裝設計之中就好像是建築藝術的縮影,在時裝領域裏,我們困惑於神秘而不循正軌的潮流,越是粗糙和深奧,就越受歡迎,整個世界處處都在標新立異、沖破傳統。
針對這壹課題,我在做畢業設計中將選擇獨特的傳統造型,概念的面料和獨特的服裝結構等,將其作為設計元素,把傳統性與前衛性結合,從傳統中尋找時尚,從科技中開發靈感,將現代服裝風格中的立體派抽象含蓄表現,加之誇張變形,結合著立體風格推出新造型,使服裝具有科技美的特點。在服裝設計作品中運用黑白對比或具有強烈色彩的幾何抽象形態,在純粹色彩或幾何形態中,以其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加以前衛的面料令視覺產生錯視效果,呈現出壹種新穎的服裝設計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