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是隨著工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流行音樂’的概念最早還是來自西方。英文有Pop music壹說。但POP之流行,其義為通過報紙、電臺等媒介手段流傳出去。可見,這是壹種手段與手段之結果。手段是以工業文明(如今又使用了信息文明的手段,如電視)的媒體來傳播,其結果是在廣大群眾之中流傳開來。因此,“流行音樂”不是壹種音樂形式,而是壹種音樂行為及其被社會認可的程度。”由此可見,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不能完全的肯定為音樂本身被認可,但是可以肯定這種手段如果被很好的利用也會有利於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的,雖然目前對民族音樂的現狀和其存在的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的看法,但誰又能說這種爭論不就是壹種發展呢?
美國老牌樂隊組合“空氣供應站”(Air Supply)成員在南寧聽了三天的民歌,我國著名歌手韓紅,音樂制作人臧天朔以及因翻唱《山歌好比春江水》等經典民歌而走紅的斯琴格日樂也來到南寧。按他們的話說就是“非常非常的好”,可以在南寧的歌海裏好好充電,壹如大快朵頤。看得出民族音樂元素越來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視,正如他們所說“尊重原創風格的改變,附以當今年輕人所接受的音樂形式,不僅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並喜愛古老民歌,也使傳統民歌古老生命力的壹種延續。”反過來說,對流行音樂的創作這也是壹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寶藏。我國古老的民族音樂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沈澱,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特征,中國民族音樂語言能夠最為準確的反映中國人的思維狀態,中國的流行音樂只有紮根在本民族的音樂土壤裏才能獲得更為頑強的生命力。馬克思曾經說過“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
人們喜愛的周傑倫音樂時是說:我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麽喜歡那些哼哼唧唧的歌,我不想批判他們的喜好,主要是尊重個性。但就音樂本身來講,我相信等到他們年齡成熟的時候他們就會很自然的走進音樂廳,去感受肖邦帶給他們的浪漫,莫紮特帶給他們的幽默,貝多芬帶給他們的激情。 先不談肖邦,莫紮特,僅《長城謠》就會讓老師和學生壹起“跑題”。但教授說的沒錯:尊重個性。現在的社會,我們需要更加關註古典音樂,人們又何嘗不需要流行音樂呢?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又何嘗不能融合起來呢
(絕對原創,放心吧,這可是我壹小時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