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幅好的國畫,需要有好的黑白布局加上好的詩詞、書法及其印章,才能完美地展示出壹幅中國畫的獨特的美。因此,人們往往把畫面上的詩文、題字(書法)和鈐蓋印章,譽為國畫之“三絕”。
壹幅好的國畫,與詩、書、印互相關聯,相輔相成。以畫為主體,詩書印的有機結合,其實質在於發揮各自特長,增加作品的內容深度和藝術境界,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
壹、詩與繪畫的結合是中國畫的壹大特征
詩與畫本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詩是語言和時間藝術,畫是造型和空間藝術,它們都要求精練抒情並有韻律,追求通過意境的創作抒發作者的情感、激發觀眾的想象與聯想,恰如古人所雲:“畫難畫之景,以詩湊成;吟難吟之詩,以畫補足。”正因如此,中國畫歷來提倡詩畫結合,表現在繪畫上有兩方面的情形:壹方面是內在境界的交融,即畫的構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詩化,畫上並無題詩,卻有詩的意境,所謂“畫中有詩”“畫是有形詩”。至於在畫面上題詩,是宋代才出現的。中國畫對詩畫***同境界的追求,到宋代延及到對詩、畫形式交融的追求,既將詩直接題寫到畫面上構成畫面的組成部分,題寫的內容也逐漸擴展到詞、散文等。宋蘇東坡評價王維的詩畫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可見不少畫家,既是詩人又是畫家。
二、法與繪畫,古往今來始終融溶貫穿在壹起
中國素有“工畫者必善書”的說法。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曾作過壹首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人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這裏“飛白”指壹種幹枯,蒼辨的草書筆法。“籀”,也叫籀書、大篆,是傳說的《史籀篇》所用的字體,其特點圓渾沈著的篆書筆法。“人法”指書法的整個筆法。從詩中看出他十分強調書法的重要性以及書法同繪畫的關系,以書養畫,以畫育書。二者互為生存,密不可分。
書法在國畫上的作用很重要,中國書法之所以能夠成為壹門藝術,最基本的原因在於漢字和毛筆的特殊性。毛筆是中國傳統的書寫工具,特點是柔軟而有彈性,因而能書寫出粗細、剛柔、頓挫、濃淡等種種不同的形態和意境的結構和點畫。正是這個特殊工具才使中國人書法有可能成為壹門世界獨特的藝術。
書法中十分強調運筆的重要性,側重點是筆在線條中的馳騁運用。繪畫同樣如此。運筆的方法有中鋒、藏鋒、回鋒、側筆、遞筆等。如:寫意的畫好比是張顛的狂草,而工筆畫則如楷書。更有人把竹幹到葉到枝都和書法結合起來,畫竹幹如寫篆書;畫竹枝如寫草書,畫竹葉如寫真楷,畫竹節如寫隸書。可見書法與繪畫密不可分,在欣賞壹幅國畫時要從其內在的功力出發,觀其形而見其功。壹個好的書法家,無疑也是壹個好的國畫家。
三、題款和印章在畫面布局上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題字分為“長題”和“窮款”兩種。題字較多的稱“長題”,可以是幾個字,兩句詩,壹首詩,甚至更長壹點的詩文。題字少的記年月日和姓名,或者只寫姓名。這種叫“窮款”或“短款”。款有“款式”,款字的位置、大小體格都不能隨便。落款對畫面有調整重心、配合節奏、相輔相成的作用。另外題字的筆法要寫得格調和諧協調。例如潘天壽的《石榴》,畫家題字輕靈細硬的筆法,與畫的雄渾蒼勁的筆法形成對比,相互烘托。他將題字處理成橫式,字的形體處理為大小二種,且書寫於大塊空間的偏上處,這樣,使畫面上塊空間毫不雷同,饒有變化,獨具匠心。壹些精於書畫渾於壹體的畫家,往往在畫面上題上壹大段文字,有時題上行、篆、隸、草等不同的字體的幾段文字,也有時只在畫面上題上簡單的字號,這壹切都是從畫面構圖、黑白、節奏、空間等要素的需要出發,欣賞者不可不知。
印章是從題字簽名而來。壹方小小的鮮紅印章,在畫面上卻有著不可忽視的份量,是畫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用得好,可以使畫面頓起精神。印章的風格要和畫的風格調和,如出壹手。這就要求畫家特別懂得篆刻。所以在中國畫中畫家都壹般自己刻印,要求畫家不僅能畫,還得能寫,懂詩文,還得學會刻印。
印章看起來雖小,卻大有文章,鈐印也是壹門藝術。 白文印,紅顏色多,顯得分量重,適宜用於醒日的地方。朱文印,紅顏色少,顯得分量輕,適合在白塊少的地方。當然在畫面有哪些地方用輕(朱文印),哪些地方用重(白文印),印的大小,形狀,打在哪裏,打幾個,都要從整體需要出發,慎重考慮。
國畫用的印章,壹般要有姓名章和閑章兩類。姓名章又分為姓名印和別號印,壹般打在畫家姓名或別號的下方。閑章是印文為詩句或成語的印章,分為“壓角章”和“起首章”。壓角章壹般打在畫幅的下角。字畫的右上角打壹顆起首章,形狀多為豎式長方形,與左下角的姓名章相呼應。
壹幅好的水墨畫,雖然能墨分六彩,但倘使能再鈐上鮮紅的印章,則更能相映而成趣。再如潘天壽寫荷花,往往在畫幅的中段空隙處補印章,借以起到把畫面拉緊湊攏,氣貫意連的關聯作用。清代乾隆,喜歡題字鈐印,密密麻麻,連版累牘,沒完沒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作品的美感。很多初學國畫的人,不知道印章鈐蓋位置的重要,使鈐印的地方與畫很不協調。
四、總結
詩書印的應用是中國畫的民族風格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何應用好詩書印,使三者有機結合,辯證統—,為中國畫錦上添花。不斷豐富發展國畫詩、書、印“三絕”的藝術,使其發揚光大,也是從事國畫工作者的壹項重要任務。
(作者單位:寧夏鹽池縣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