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掃墓。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四大祭祀節日之壹,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在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帶上水果食品、紙錢等物品來到墓地,將供品擺放在墓地前面,將紙錢焚化。為墳墓添壹些新土,然後再在墓前磕頭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2、踏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
3、菇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楓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4、蹴鞠。
其實就是跟足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壹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5、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壹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