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溫州民間工藝品的發展歷史(詳細)

溫州民間工藝品的發展歷史(詳細)

溫州傳統工藝品甌繡的歷史:甌繡始於壹千多年前的唐代錦衣,興盛於明清。清鹹豐三年(1853),溫州設有專業繡鋪。多以繡官袍、龍袍、壽屏及廟宇應用的繡品為主,內容有人物、花鳥、山水等。以後品種增多,有枕套、被面、衣料等。光緒年間,匝繡銷往歐美與南洋各地。1917年並有大量繡品出口,最盛時有藝人五百余人。民國5年(1916)溫州設立刺繡局,溫州城區府前街、五馬街、打鑼橋等處,均設有刺繡社。早期工藝美術家蔡墨笑、金靜芝的刺繡作品,曾在巴拿馬、加拿大和美國展出。1922年,溫州刺繡藝人林森友改進甌繡生產,此後甌繡成為供欣賞的藝術品。建國後,城區成立溫州市刺繡社,廣羅人才,擴大生產,具壹定規模。甌繡構圖精巧,針法嚴謹,富有地方特色。1957年,名畫家蘇昧朔先生開始為甌繡設計 人物繡像。1960年,溫州承接國家級禮品任務,專制精品,甌繡成為高層次的藝術品。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甌繡開始日趨衰落

  • 上一篇:洛陽美食有哪些?
  • 下一篇:煙花爆竹是不是傳統文化的壹部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