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實然意義上的被選中,並不代表應然意義上的該選中。
壹、歌曲是人類表達情感的壹種載體,而兒歌是兒童成長中的親密夥伴,可以促進兒童的語言學習、智力開發,還能通過美的熏陶讓孩子們領悟某些道理。因而,壹首傳唱於孩子們之間的歌曲,其內容、品質、品位,都相當重要。
二、現實中,流行歌曲或許並不區分什麽成人與兒童,只要歌詞向上、節奏明快、旋律動人,傳唱度可能與年齡和群體無關。所以,對壹些流行歌成為孩子們喜歡的“兒歌”,不必“壹竿子打死”,但這中間的分寸顯然是需要把握的。
壹方面,家長刷短視頻成為普遍現象,有些熱門歌曲會被算法推薦到更多人的手機端,進而被孩子們聽到或模仿,大街小巷、廣場舞音樂等也為孩子接觸這類歌曲提供了機會;另壹方面,優質兒歌的匱乏讓孩子們無所選擇。
三、隨著社會發展和文化進步,兒童對優秀音樂作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但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兒歌荒”現象,經典老兒歌仍是傳唱的主流。《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賣報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小鴨子》這些歌曲雖然堪稱經典,但畢竟數量有限,而且其中部分作品年代久遠,歌詞與現實存在壹定脫節。如此情況下,壹些網絡神曲乘虛而入,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在市場上缺乏更多優質作品的情況下,學校和家長至少應該多幫孩子進行壹些主動篩選,謹防孩子的音樂啟蒙被某些“口水歌”汙染。
父母所能做的,是讓孩子接觸更多其他類型的文化,用更富有氣質和內涵的文化來爭奪孩子的註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