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傳統文化的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深厚的德行和文字學的“根”。
第壹是深厚的德行。《大學》講修身,前面有四個步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我們前面四個步驟都沒有,修身就基本沒有功夫。我們很多學習傳統文化的人,並不是從小學習,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這個德行的“根”就沒有紮得很深。
但是克服自己的習氣非常不容易。很多人好怒,很多人貪色,克服這個習氣需要十年二十年的功夫。所以古人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壹個國學老師又談何容易。
第二個條件是要有文字學的“根”,對於文言文有了解,也有認識。古代的國學老師,對於經典非常地通達。十幾歲時便可以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他們講課時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根本不用課件提醒。但是我們對於古籍知之甚少,並且都是後來才學習的。
這兩個“根”都沒有,要弘揚傳統文化談何容易。另外,這兩個“根”要想紮好,也不是幾年功夫就可以的。所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缺少的就是師資。
學習國學好處
第壹、鍛煉閱讀寫作能力,提高語文成績
隨著教育部對中小學生課本的改革 ,詩詞和文言文比例大幅度的增加,人們漸漸認識到國學的重要性。
長期學習詩詞曲賦和優秀古典散文的孩子在詩詞儲備量、文言文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上都遠超普通學生,語文成績也更為優秀。
第二、夯實文學基礎,增加美學素養
國學所包含的詩詞歌賦和各種經典凝結了各個朝代文人們的智慧和心血。
大量的誦讀經典和詩詞不僅能培養堅實的文學功底,更能擦亮孩子發現美的眼睛,欣賞高級美,為成為壹個富有生活情趣和美學修養的人奠定基礎。
第三、知理明善,明辨是非
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囊括了古代先哲們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典範,培養良好習性,懂得灑掃應對進退之禮、孝親尊師之道,知善惡、辨美醜。
第四、感恩圖報、孝順父母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讓受教育者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
這個“教”字,是由“孝”和“文”字組成,說明了中國的教育就是從“孝”文化入手,讓下壹代知道怎樣去感恩圖報和孝順父母。
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夠養成在家自覺孝順父母,真誠關懷子女,在外努力工作,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