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要求女孩子什麽纏足,三從四德,三綱五常,要是說誰違背了,就是不合理,總是會被壹些什麽輿論,還有所謂的倫理道德的施壓。
而且這種是盲目的,從來都沒有真正考慮過它的合理性。尤其是那種所謂的“夫唱婦隨”,應該來說合理就隨,不合理就不隨吧。每個人的思想都是獨立的,沒有誰依附誰的吧。
可是為什麽壹定要求女人順從,不能有自己的主見,更不能有反對意見。如果說有不同的意見,對丈夫的想法並不認可,就會被認為是不賢。
那這樣的話,什麽又是賢呢?難道非得說是那種無條件服從,不分對錯,也不管是非了嗎?
古代都說“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女人幹政就是禍害嗎?歷史上女人能夠撐起半邊天的人多的是,難道她們就都是亂政嗎?這種說法,是不是帶著對女性有歧視成分呢?
女人能夠做穩朝堂已經不易,還要承受這種無情的指摘,甚至總是揪著某些事情不放。試想,有很多王朝的女人要是不出現在政治舞臺上,那個王朝是否還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就比如說竇太後,孝莊太後吧,都是匡扶幼主,才能延續那個王朝的江山。所以照壹定的道理說來,女人的功勞不比男人少。
古代針對女孩子的負面信息多得很,也難怪,書寫歷史的都是男人,當然會帶有偏頗性。歷史上過於誇大男人的功勞,而對於女人的付出,卻只有只言片語。有些女人明明功勞多,卻不被寫在史書上,有些男人的功勞少,卻添油加醋地有誇大的成分。
在古代,男人有個三妻四妾,不會有什麽問題,更不會傳出什麽說法,就被視作正常的現象。那叫風流倜儻,沒什麽特別的。但是,要是換成女人,就是淫蕩了。
什麽“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什麽總是把發生的壹些事都推到寡婦身上,她們有什麽錯,為什麽要受這種無情的非議,這樣對她們公平嗎?
從古到今,我發現壹個很奇怪的現象,如果說壹個女孩子受了委屈,或者是說那種失去了童真的狀態。壹般的人議論這種事,總是會把這種現象說成是女孩子本身不好。
反正就是壹大推風言風語的,都對女孩子是雙重打擊,明明已經夠難過了,卻還要承受這樣的壓力。但是造成這樣的人卻從來都不露面,不願承擔責任,謠言也不會說那種人。卻讓壹個女孩子獨自承擔這樣的狀況,真是個比冤大頭還冤。而且,這還是壹種趨勢。
還有現在就是壹種社會壓力,總是說結婚是人生的必需,不結婚仿佛就成了我們的罪過。結不結婚應該是我們自己的事吧,再說了,現在單身的人也多了去了,單身並不犯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