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劇種: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
五大曲種包括:平湖調、詞調、蓮花落、宣卷、目連戲。
五大劇種:
1、京劇
京劇有著近200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劇種之壹,也是中國文化的精華,2010年,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京劇是由安徽省的旅遊劇團開發的,但現在在中國各地都很受歡迎。
2、越劇
越劇起源於浙江紹興的嵊縣,是壹種發展迅速的地方戲曲,在中國有很短的歷史,這部歌劇也被稱為“小歌班”或“髦兒小歌班”,在早期的發展中首先是在鄉村民謠中流傳開來。
到目前為止,多年的發展已經使它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歌劇風格之壹,它的主題源於神話故事、文學名著和歷史故事。越劇的聲音既柔美又動聽,而且很容易學習,這導致了大量忠實粉絲的出現。
3、黃梅戲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是壹種非常生動的歌劇形式,講述了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傳說,由於黃梅位於長江北岸,因此經常遭受自然災害,尤其是洪水的侵襲,那裏的居民被迫在其他地方學黃梅戲乞討,這促進了這種民間藝術的傳播。
黃梅戲是在18世紀形成的,當時中國的地方戲曲盛行,最初,它是當地民間歌曲、舞蹈和壹些廣為流傳的古代歌劇的結合,位於安徽省的黃梅是壹個以采茶聞名的縣,黃梅戲的名字叫“黃梅調”或“采茶戲”,最著名的黃梅戲是“女駙馬”和“天仙配”等等。
4、評劇
“評劇”是壹個廣受歡迎的民間戲劇,是中國五大劇種之壹,流行於中國北部,它的出現是在清朝末期,是在河北灤縣壹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的基礎上形成的。它開始是在河北農村流行的,後來進入了唐山,所以也被稱為“唐山落子”,它於1930年進入北京。
評劇的進程分為5個階段:對口蓮花落階段、“拆出”階段、唐山落子階段、奉天落子階段、評劇階段,最著名的評劇是“白蛇傳”、“拜月記”、“竇娥冤”等等。
5、豫劇
豫劇是中國最大的地區戲曲,主要在黃河流域和中國中部的淮河流域,豫劇可以分為兩種:壹種主要是歌唱和壹些與管弦樂的對話;而另壹種則專註於打擊樂伴奏的雜技表演。豫劇以其演唱風格而聞名:節奏獨特,歌詞非常口語化。
五大曲種:
1、紹興平湖調
除回書外,又有大量節詩,根據《紹興平湖調資料》記載,紹興平湖調有節詩壹百零八篇。節詩,類似蘇州彈詞開篇,大都以七字齊言韻文組成短篇唱詞,或抒情,或敘事,不壹定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其名目如《曾記梨花細雨天》、《漁舟停泊柳蔭東》、《花有清香有有影》、《單刀赴會》等。
2、詞調
以“曲藝本調”、“曲藝哭調”為主要曲牌,生動風趣,引人入勝,特別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其傳統曲目有《天寶圖》、《絲帶記》、《羅帕寶》等。建國後創作並演唱的主要曲目有《老虎村》、《劉二娃》、《血淚仇》等。
3、蓮花落
新幹“蓮花落”從清末開始廣為流傳,出現了專門從事唱戲文的敘事性“蓮花落”的職業盲藝人,演唱民間故事。此外,神政橋鄉松溪村陳連添(又名陳蠢子)等20多個主要盲藝人也十分活躍,演技甚佳。
4、宣卷
原來專唱佛教故事,後來漸以演民間傳說故事為主。 瞿秋白 《論大眾文藝·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他們所‘享受’的是:連環圖畫,最低級的故事演義小說,時事小調唱本,以至於《火燒紅蓮寺》等類的大戲,影戲,木頭人戲,西洋鏡,說書,灘黃,宣卷等等。”
5、目連戲
在思想內容方面溶合儒、釋、道三家思想;在藝術形式上,目連戲演出時,有腳色行當、唱做念打,包容各種雜技、歌舞、百戲,以及大量的民間風俗,並註意人物性格的刻畫和矛盾沖突的安排,具有結構藝術的整體性,對研究中國戲曲的形成及發展衍變都是壹個極好的剖析個例。
擴展資料:
其他劇種
越調,河南地方劇種,流行於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區,因以“四股弦”為主要伴奏樂器,所以也稱“四股弦”。音樂為板腔體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員有毛愛蓮、申鳳梅等。劇目有《火燒繡樓》、《收姜維》、《李天保招親》、《諸葛亮吊孝》等。?
皮影戲,也叫“影戲”、“燈影戲”、“土影戲”。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壹邊操縱壹邊演唱,並配以音樂。其中唐山皮影已發展成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藝、靈巧的操縱技巧和長於抒情的唱腔音樂的綜合藝術。?
河南曲劇,河南省地方劇種,主要流行於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區,由曲藝“河南曲子”發展而成。唱腔輕柔婉轉,生活氣息濃,廣受群眾歡迎。著名演員有張新芳、周玉珍、海連池等,經典劇目有《陳三兩》、《卷席筒》、《寇準背靴》。
百度百科—戲曲劇種
百度百科—紹興平湖調
百度百科—蓮花落
百度百科—宣卷